「政治投票」是公民在多個競爭性的政策或候選人之間或在其他有爭議的問題上表示其偏好或要求的一種政治行為。
「政治選舉」指國家或其他政治組織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規則,由全部或部分成員抉擇一個或少數人充任該組織某種權威職務的政治過程。
「政治結社」指具有共同政治目的的公民為了相同的利益而結成相對穩定的集團組織的行為。
「壓力集團」是一種政治組織。這種組織代表和維護某種社會特殊利益或特殊利益的某一方面,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但沒有政權目的,而只是希望通過影響公共政策的指定、執行和調整來實現其利益要求。
「政治表達」指公民通過憲法規定的手段和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政治態度,從而影響政府政策的行為過程。政治表達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會、政治請愿、政治言論等制度性表達和非制度性表達。
「政治集會」政治表達方式的一種。指眾多人為了共同的目的臨時集合起來舉行會議,聯合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向政府提出某種支持或者要求的行為。
「政治請愿」政治表達方式的一種。指公民向國家或地方公共團體表達自己對有關政治事項意見和希望的行為。
「政治言論」政治表達方式的一種,指公民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和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政治見解的行為。現代社會中,政治言論參與主要是通過大眾傳播工具而形成政治輿論去影響政府決策。
「政治接觸」指公民解決個別政治問題,請求個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接觸有關官員并影響之的行為。在中國,制度化的接觸渠道是信訪,即公民通過來信或來訪的形式同政府進行接觸。
「院外活動」指個人或團體通過與政府官員和政治領導人進行接觸,在涉及許多人的問題上試圖影響政府官員或政治領導人決定的活動,比如為支持或反對某項立法提案或行政決定而進行的接觸活動。
「政治冷漠」政治參與意義上的政治冷漠,是指參與的缺乏,表現為不參與政治活動或參與政治活動的不情愿,對政治問題和政治活動不關心。
「政治體系」一般包括社會政治組織和政治制度兩方面的內容。
「社會政治組織」指人們通過或試圖通過政治權力來實現自己的利益和權利而按照一定原則和規則結成的集合體,一般具有特定性質和內容的共同利益、權力和權利要求,具有特定的實體存在方式,具有特定的構成成員,具有特定的運行規則和活動方式。
「制度」是組織人類共同生活、規范和約束個體行為的一系列規則。
「政治制度」是指關于國家和社會政治活動的體制的總稱。其內容包括國家的性質、政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國家機關的組織形式及其活動原則、社會政治生活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等等。
「政治制度化」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據制度運作的過程。
「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和實現自己的階級利益,按照區域劃分原則而組織起來的,以暴力為后盾的政治統治和政治管理組織。根據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國家是階級斗爭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國家形式(政府類型)」指國家政權在橫、縱兩個方面的配置、組合的形式。包括(一)國家橫向形式: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分配和相互關系;(二)國家縱向形式,即國家結構形式;(三)國家機關權力的具體運作方式和具體制度,即所謂“政治體制”。
「國家的結構形式」是國家的中央權力機關與地方權力機關、整體與局部之間關系的構成方式,它是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的關系在國家組織結構形式和原則上的體現。國家結構形式主要可分為單一制國家和復合制國家兩種。
「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即一個國家的政體,指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用什么形式組成其實現階級統治權力的國家政權機關,主要涉及中央權力機關的設置、權力配置和相互關系。
「國家形態」也稱國家歷史類型,是按照國家的經濟基礎和階級本質對不同時期國家的分類。經濟基礎和階級本質相同的國家,不論其組織形式如何,都屬于同一類型的國家。歷史上有過四種類型的國家: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前三種類型國家都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經濟基礎上,由少數剝削者對絕大多數被剝削者實行專政,是具有剝削性質的國家。后一種類型的社會主義國家同剝削者類型國家有本質區別,它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是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少數剝削者實行專政。它是歷史上比較后一種類型的國家。
「權威主義國家」 權威主義國家是指那些既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也沒有完全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制度的發展中國家。在權威主義國家,政治權威較弱,政治權力集中于個人或少數精英集團手中,而不是政黨手中;政黨常常是統治者個人的工具。政治反對派受到壓制;社會受到國家的有限控制,實行較開放的民間經濟活動,有的國家和地區因此而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在意識形態上,往往以民族主義來動員社會支持;當民族主義號召力下降時,有時會假借西方民主或社會主義進行政治動員。
「法西斯主義國家」的出現是資產階級民主失敗的結果。法西斯主義的理論基礎是“種族論”、“國家至上論”、“領袖權威論”和“生存空間論”。在統治形式上,法西斯國家由國家以軍事或準軍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會,整個社會被囚禁在國家機器之中,政治統治對人的非政治生活無孔不入,社會徹底政治化了。
「國體」指國家性質,即在國家中,哪個階級處于統治地位,哪個階級處于被統治地位。
「政體」是指國家政權機構的組織形式,是一個國家政治制度中的基本組成部分。政體通常是指國家政權機關,如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的結構、產生方式、組織程序、職權范圍等。
「政體類型」是按照政權組織形式的具體樣式的一般特征對政體作出的分類。政體類型的劃分標準是:一、比較高國家權力的抵掌者人數的多少;二、比較高國家權力抵掌者的產生方式和任職期限。按照此標準,通常國家政體可以從總體上區分為君主政體和共和政體兩類。
「君主制」以世襲和終身任職的君主為國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實際或形式地執掌國家比較高權力的國家管理形式。
「****君主制」是君主政體的一種具體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君主擁有絕對至上的權力,君主不受任何監督和制約,沒有任期限制,更無法律約束,君主的旨意就是國家的意志。
「立憲君主制」是君主政體的一種具體形式。立憲君主制下,君主的地位和實際權限根據憲法或憲法性文件的規定設置,其權力受到國家憲法的限制。按照立憲君主制國家權力中心的情況,可以進一步分為二元君主制和議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存在君主和議會兩個權力中心的政體形式: 一方面君主權力受到議會和憲法的限制,另一方面君主掌握著政府任命權、解散議會權和欽定憲法權等權力。議會君主制是指只有議會一個權力中心的政體形式:君主受到憲法和議會的實際限制,政府由議會產生,君主只有國家象征意義。
「共和制」國家比較高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都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國家政體形式。
「民主共和制」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政體形式。 共和范圍形式上包括全體公民在內,比較高國家權力由多人執掌和行使,權力執掌者由選舉產生,任期限定。按照不同職能機關和職位的地位和權限,特別是主要按照議會、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的關系,可以分為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
「議會共和制」民主共和政體的一種。議會掌握國家比較高權力,內閣由議會產生并對議會負責的政體形式。議會共和制下的總統實際上不掌握實權,但仍由選舉產生。
「總統共和制」是指以總統為首的行政機關獨立于立法機關之外,政府不對議會負責的共和國制度。總統共和制下,總統和議會分別由選舉產生,任期限定,內閣由總統組織并對總統負責,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與議會之間有權力制約關系。
育路教育網作為海天考研學校的緊密合作伙伴,是其官方指定的網上報名中心,為學員提供海天考研學校推出的考研主題服務,在育路教育網報名享受比較優惠的學費。
網址:http://www.quanminpifa.com/ky/haitian/
咨詢電話:010-51264100 賈老師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0
2010.10
「政治示威」非暴力政治斗爭的一種。指在停止工作或學習基礎上形成的表達意愿的方式,“是指......
20
2010.10
「政治」政治是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為了實現和維護自身的利益,圍繞國家權力而結成的社會關系和進行......
19
2010.10
海天考研隆重推出小班聯報超值套餐,8折優惠瘋狂進行中…… …… 政治......
19
2010.10
根據毛中特知識點多、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板塊式結構、時間特性明顯等學科特點,萬學海文將為廣大......
19
2010.10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2010年考研政治中新增加的科目,不出所料,題目出的并不難,但所占分值卻與......
19
2010.10
名師指導:2011年海文考研時事政治匯總 2011年考研的時事政治所考的范圍依然是從2009年的11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