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1、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徑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任何蘭種社會制度的發展變化,都受這一規律的支配。社會主義社會也不例外。它要求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必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上層建筑必須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調整。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因此,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要求,是解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徑。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個發展過程,它也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的作用下,通過改革實現從不完善到完善,從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從而不斷為解放生產力開辟道路。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比較基本的推動力。
2、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任何革命都是掃除生產力發展的障礙。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既是相對我們黨領導的第一次革命,也是從改革對中國發展變化影響的深刻性而言的。改革不是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這種變革雖然與以往階級社會變革根本制度的政治革命不同,但是從解放生產力、掃除發展生產力的障礙這個意義上來說,從政策的重新選擇、體制的重新構建這個轉變的深刻性和廣泛性來說,從由此而引起的社會生活和人們觀念變化的深刻性和廣泛性來說,改革是一場新的革命。所以,鄧小平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將把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中國,變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
3、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社會主義改革不是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覺調整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那些不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實現現代化要求的體制和環節,以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因此,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改革當然會深刻地觸動不同社會集團的利益,以至由于利益調整帶來的損益不同而引起的利益矛盾。但這種利益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的利益矛盾,不需要通過激烈的階級斗爭來解決,可通過統籌兼顧和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關系,保證各社會集團的利益得到協調發展。
4、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為支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保證經濟和社會的順利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
(1)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如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躋身于世界現代化國家之林,關鍵都要靠自己的發展。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發展是改革的目的。
(2)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為了進一步解決和發展生產力。它的決定性作用不僅在于解決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還為下個世紀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國家長期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3)發展和改革是穩定的基礎,而穩定是發展和改革的前提。改革和發展必須要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系,保持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秩序,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沒有穩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排除一切破壞穩定的因素,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警惕國際國內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和分裂活動。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四)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的意義和方向
1、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經濟結構調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在經濟結構調整中,通過技術進步、產業轉移、體制和組織創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我國經過20多年的高速增長,已經進入必須通過結構調整才能促進經濟發發展為目標,積極主動、全方位地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堅持在發展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協調。“十五”計劃期間,要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特別是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關鍵。
2、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產業結構按照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順序,可以劃分三大產業:第一產業是廣義的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是各類工業和建筑業,隨著工業化的進程,第二產業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了農業;第三產業是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主要包括流通部門、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為了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人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和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隨著經濟現代化的進行,第三產業迅猛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比較后超過第一、二產業成為比較大的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必然不斷優化升級,逐步形成同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一、二、三產業的合理結構,這是各國經濟發展的普遍趨勢,我國也不例外。
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有利于在物質上保證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實現,從而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3、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方向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第三產業滯后,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還不協調。根據我國經濟的現實情況和產業結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方向,或者說應遵循的方針是:大力發展第一產業,全面提高農業的質量,穩步增加農業產量;調整和提高第二產業,繼續加強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五)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振興支柱產業,發展高科技產業
1、優化工業結構是新世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結構不合理。表現在:
(1)規模不經濟,產業集中度低。如我國現有汽車廠120多家,年產量只相當于國外一個中等汽車廠。
(2)工藝技術、裝備落后,資源利用率低。我國每萬元國民生產總值的能耗比發達國家高4倍多,工業排放的污染物超過10倍以上。
(3)產需矛盾突出,低水平生產能力過剩與高附加值產品短缺并存。
(4)區域結構趨同,重復建設嚴重。
2、優化工業結構的方向和主要內容
“十五”計劃指明;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突出重點,有進有退,努力提高我國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優化工業結構包括五個方面;加快工業改組改造了發展高技術產業;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推進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3、加快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為實現“十五”期間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改善布局和結構上下功夫。
基礎設施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提高的主要基礎,也是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經濟發展的有序性決定了基礎工業必須要優先和超前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快速發展創造必備的基本條件,也只有這樣,才能為確保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實現:“十五”期間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提供保障。
我國政府一直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重點,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城鄉面貌大為改觀。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十五”期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規劃,繼續優化結構,調整布局,提高工程質量,拓寬投資渠道,注重投資效益,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此,必須加快發展水利、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建設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這是當前加快經濟發展,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的重要條件。
4、調整工業結構要大力振興支柱產業
振興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工業、建筑業和建材工業等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發展支柱產業,要提高技術起點,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增強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形成經濟規模,注重經濟效益。
5、發展高科技產業
(1)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形成我國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高新技術是新形勢下國際競爭的核心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它決定著我國將來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產業競爭力。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質量與狀況。
(2)發展高科技產業的方針
“十五”計劃指出:抓住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機遇,有重點地發展高技術產業,實現局部領域的突破和跨越式發展,逐步形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群體優勢。
(3)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點
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海洋生物技術與新型環保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
(4)、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措施
建設一批重大高新技術工程。
促進高新技術的產業化。
支持各行各業發展高技術產品。
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建立創業板股票市場。
鼓勵發展多種私有制的創新型中小企業。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26
2009.05
2002年考研政治理論"三個代表"問答集錦2002年考研政治理論"三個代表"問答集錦(一) 2002年考研政治理論......
26
2009.05
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什么要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
對我國公民進行社會主......
26
2009.05
四、如何理解工人階級是我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力量?
《“七一”講話》明確提出:“......
26
2009.05
一、怎樣理解“三個代表”在發展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中的重要地位?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問......
30
2009.04
一、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每小題1分,共15分......
22
2009.04
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統一體
B.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統一體
C.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