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考研進入比較為關鍵的沖刺階段,在這一階段,考生關注的熱點之一就是考研政治的形勢與政策。 雖然只有10分,但是考慮到考研政治近年來的命題越來越強調與時政熱點的結合,綜合考察至少涉及30分左右。
09考研政治沖刺---形勢與政策(單選題)
(一)單項選擇題
1.2007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2008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位是( B )
A.控制通貨緊縮 B.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
C.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D.減輕農民負擔
2.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 A )
A.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D.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基礎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繼承。
3.十七大報告指出,新時期比較鮮明的特點是( A )
A.改革開放 B.快速發展 C.與時俱進 D.解放思想
解析:新時期比較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比較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比較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
4. 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當務之急是抓好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 D )
A.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
B.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
C.強化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撐
D.大力加強農業基礎建設
解析; 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當務之急是抓好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關鍵之舉是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5.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是( A )
A.《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 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知識鏈接:2008年10月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文件由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該文件中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文件提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6.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發展( A ),激發黨的創新活力,無疑成為黨自身改革創新發展的關鍵,關系到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領導核心地位。
A.黨內民主 B.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C.基層民主建設 D.統一戰線工作
7.2008年8月。被譽為“經濟憲法”的( A )開始實施。
A.《反壟斷法》 B.《反不正當競爭法》
C.《民法通則》 D.《物權法》
解析:反壟斷法通常包括三大制度,即:禁止壟斷協議、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控制經營者集中。
8.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是( A )
A.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B.社會主義榮辱觀
C.正確的輿論導向 D.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解析: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9.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 A )
A.堅持以人為本 B.堅持可持續發展
C.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堅持城鄉協調發展
解析: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本題重要)
10.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原則是( B )
A.為人民服務(核心) B.集體主義(原則)
C.誠實守信(重點) D.愛國守法
11.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是( B )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D.盡快實現兩岸直航
12.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是( C )
A.獨立自主,不結盟 (根本原則)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本準則)
C.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宗旨和目標)
D.加強和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立足點)
13.我國時代精神的核心是( D )
A.愛國主義 B.為人民服務
C.與時俱進 D.改革創新
14.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堅持的核心是( A )
A.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核心)
B.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關鍵)
C.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重點)
D.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基礎)
15.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 )
A.人民民主專政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解析:目前我國民主政治制度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了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內容。這樣,我國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還包括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民主的實現形式由此進一步豐富,把選舉民主、協商民主、自治民主形式有機結合起來。
16.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 A )
A.維護和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B.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C.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 D.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7.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其根本是( C )
A.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
B.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C.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D.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解析: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8.我國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的是( C )
A.發展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B.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C.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D.大力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
19.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 B )
A. 建立能夠綜合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和正確運用經濟杠桿的機制
B. 保持經濟總量基本平衡,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引導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C. 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就業權利,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合理利用
D. 大力擴大內需,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條件
20.中國共產黨執政比較牢固的政治基礎和比較深厚的力量源泉是( D )
A.加強黨的建設 B.與時俱進
C.堅決懲治腐敗 D.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2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是( A )
A.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B.社會各階層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和諧社會
C.大力樹立科學發展觀的觀念
D.努力打造節約型社會
22.胡錦濤指出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功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 D )
A.恪守和平與發展的宗旨,各成員國致力于以合作求安全
B.遵循充分民主的原則,各成員國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決定所有問題
C.奉行對外開放的政策,積極同本地區以外的國家和組織開展交流合作
D.倡導和實踐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
23.中國共產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是( A )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B.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
C.改革開放 D.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
24.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是( B )
A.法律 B.制度 C.體制 D.黨的領導
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是( B )
A.理論創新 B.體制創新 C.知識創新 D.科技創新
26.2008年2月,科索沃議會表決通過了科索沃從( B )獨立的議案
A.南斯拉夫 B.塞爾維亞 C.黑山 D.格魯吉亞
27.2008年3月,( A )王國告別君主制,成為世界上比較新的議會民主制國家
A.尼泊爾 B.不丹 C.泰國 D.文萊
28.應日本邀請,胡錦濤于2008年對日本國進行國事訪問,訪日期間,雙方簽署了( B )
A.中日聯合聲明
B.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
C.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D.中日聯合宣言
29.胡錦濤5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同韓國總統李明博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同意,順應兩國關系發展的現實需要和長遠要求,將中韓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提升為( A )
A.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B.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C.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 D.互惠友好合作伙伴關系
30.2008年6月,愛爾蘭在全民公決中否決了旨在取代《歐盟憲法條約》的( C ),歐盟委員會以及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隨后表示遺憾,一些國家表示將繼續全力推進條約批準進程。
A.羅馬條約 B.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C.里斯本條約 D.歐洲一體化條約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8
2009.05
政治經濟學在考研政治中所占比例僅次馬哲,是大家不可小視的一門學科。政治經濟學在復習的過程中會由于......
18
2009.05
第二章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 一、 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 考點1 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 ......
18
2009.05
第二部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第一章導論 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 考點......
18
2009.05
第七章 第一節 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 一,單個資本,社會資本 (1)含義 (2)個別資......
18
2009.05
第四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一節綜合復習 一、資本 1資本的含義:能夠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
18
2009.05
第三章 第一節 一,貨幣的起源(非重點 難點) 1貨幣的含義:(1)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