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歷史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的內容
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規律
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和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生產力標準”的依據及意義
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革命和改革
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科學技術發展與“全球問題”
交往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歷史的創造者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
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
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人的本質論
人的價值論
一、社會規律及其特點(了解)
社會規律的特點:它形成于人的實踐活動之中;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依靠人的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活動;社會規律主要表現為統計學規律。
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解透徹)
1.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
2.二者的辯證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二者呈現“基本適合—基本不適合—基本適合”的過程,每一個矛盾過程都使社會發展到高一級的程度,表現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趨勢。
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理解)
1.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社會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指該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那個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各種制度、組織、機構及意識形態等。
2.它們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巨大的反作用。
四、社會發展的動力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決定著社會歷史的一般進程。
五、“生產力標準”的依據及階級斗爭
1.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比較終決定力量。所謂“生產力標準”,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判斷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2.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比較高形式。
六、科學技術的作用和交往
1.科學技術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偉大杠桿,也帶來了諸多的“全球問題”。
2.全球問題的產生是由于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提出了科學技術的價值定向問題。可持續性發展正是在“全球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提出的一種戰略思路。
3. 交往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交往是人類特有的活動和存在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社會關系的一種中介,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交往的作用: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關系的變革和改善;是科學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人自身的發展。
七、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
社會和人是不可分的,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主體。
八、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地位與作用
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社會成員大多數的總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
九、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1.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的發展是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與個人作用的辯證統一。
2.杰出人物是指對社會發展起過重大推動作用的人,他們屬于人民群眾的組成部分。
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聯系運用)
1.無產階級群眾觀的內容:堅信人民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2.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