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一、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
考點1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及其原因
(1)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發達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其原因:①科技革命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②經濟體制與社會政策的調整;③利用長期和平的國際環境;④掠奪第三世界廉價的原料和能源;⑤同社會主義國家競爭的推動。
(2) 社會主義國家應認真研究發達國家戰后快速發展的原因,并有選擇地加以吸收和利用來為本國經濟的發展服務。
考點2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制和社會政策的調整
二戰后,在不動搖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發達國家對其經濟體制和社會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1) 調整經濟政策,建立國家宏觀調節機制,包括利用財政貨幣政策、實行社會福利制度等,尋求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的比較佳結合點。
(2) 調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資本的社會化程度,經濟結構不斷變化。第一,在私有制為主導的基礎上,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樣;第二,大小企業并存,形成優勢互補;第三,新興產業得到政府扶植,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
(3) 調整經濟關系,主要反映在微觀、宏觀和國際經濟關系等方面。
(4) 國家壟斷資本同盟得到發展。這是經濟關系的調整在區域經濟中的明顯表現,歐洲一體化是比較為突出的例子。
考點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對的現實困難和深層矛盾
(1) 現實困難:①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困擾和大量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如財政赤字擴大等;②體制性的問題,如福利制度的危機等。
(2) 深層矛盾: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解決市場經濟弊端的同時,又帶來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新矛盾;②科技革命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又造成了結構性失業,社會貧富分化加劇;③經濟全球化在促進各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加劇了南北矛盾;④根本問題還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高度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這是深層次的矛盾。
二、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
考點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及其實質
(1) 現代西方政治體制的典型形式是資產階級民主制。資產階級民主是其基本原則,普選制、任期制、分權制和法制原則貫徹始終。議會制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核心,行政制度是資產階級統治的主要工具,司法制度為其提供法律保障。
(2) 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有很大變化,但本質沒有變化,仍然是維護資產階級根本利益和實行統治的工具。
考點5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的重大變化
二戰后,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和生產關系的調整,發達國家的政治發生了某些重大變化:
(1) 社會階級結構復雜化、多層次化。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對立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但階級內部的分層相應地復雜化、多樣化,特別是兩大階級之間的“中間階層”,即由科技革命和國家職能變化而新生的技術和管理階層有所擴大,這是西方國家階級結構的比較大變化。
(2) 行政權力膨脹成為普遍現象,權力中心由議會轉向政府。
(3) 階級斗爭趨向緩和、新社會運動風起云涌。學生運動、反戰運動等接連不斷,它們從不同角度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弊端。
(4) 政治運行方式發生很大變化,利益集團、大眾傳媒對資本主義選舉和政治決策的影響日趨增大。
考點6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臨的社會、政治問題
(1) 民主危機。其比較典型的表現形式是過度追逐黨派私利與金錢政治的不斷發展。
(2) 種族歧視、種族矛盾與極端民族主義。這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比較嚴重、比較突出并具有普遍性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
(3) 精神和信仰危機,以及老人問題、城市暴力問題等。
這些問題都是發達國家特殊社會環境的產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基本矛盾。不從根本上著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三、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關系
考點7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特征和本質
(1) 戰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外關系的基本特征是:①謀求世界霸權,推行強權政治;②政治和意識形態因素在對外關系中長期占主導地位,反共反蘇色彩強烈;③維護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以維護其主導地位和既得利益。
(2) 發達國家對外政策的本質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這是由資本主義經濟的擴張本性決定的。其中,美國的全球戰略構成了西方國家集團對外戰略的基礎。
考點8 冷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調整
(1)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關系的調整。冷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都為各自國家利益轉向更為務實的對外政策,對各自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重新定位,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其相互關系的走勢是競爭、摩擦與協調、合作并存,目前,合作占主導地位。
(2) 與社會主義國家關系的調整。冷戰后,從全面對抗走向競爭共存,但雙方關系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尤其對中國,西方國家在政治、經濟、安全、意識形態等方面不斷施壓。一方面,實行“接觸”戰略,同中國建立某種“伙伴關系”,發展正常國家關系。另一方面,堅持冷戰思維,叫嚷“中國威脅論”,鼓吹“遏制”中國。在西藏、臺灣等問題上一再制造事端;在經濟上,制造摩擦;在安全上,加緊圍堵;在意識形態上,加大文化滲透。
(3) 與發展中國家關系的調整。冷戰后,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將亞洲和南美的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作為對外關系的重點,發展有重點、多層次的關系,這對擴大南北合作,加強南北對話有一定作用;但發達國家又以各種借口干涉這些國家的內政,這是相互關系消極的一面。目前,南北矛盾有擴大甚至激化的趨勢,成為世界動蕩的因素之一。
考點9美國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
戰后美國全球戰略的首要目標是稱霸世界,是維護和擴大美國世界的霸權地位。美國歷屆政府對外戰略雖常有變化,但稱霸世界的目標始終沒有變。
(1) 戰后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全球擴張階段。它以強大的軍事、經濟力量為后盾,妄圖稱霸世界,具有鮮明的進攻性、侵略性。其典型是以“遏制戰略”為中心的杜魯門主義。
(2) 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全球戰略調整時期的“尼克松主義”(美國霸權地位衰落的產物)。為保住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尼克松政府提出了“以伙伴關系為核心、以實力為后盾和以談判為手段”的外交三原則。
(3) 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轉守為攻時期的“以實力求和平戰略”與“超越遏制戰略”。80年代初,里根政府制定了以實力求和平的戰略。針對80年代末蘇東出現的新情況,布什政府提出了以“和平演變”為靈魂的“超越遏制戰略”,比較終將蘇東納入西方體系。
(4) 90年代克林頓政府提出面向新世紀的“參與擴張戰略”。先后提出美國外交的三項指導原則,即經濟安全、軍事實力和民主人權,以及“參與和擴展戰略”,其核心是確保21世紀仍是美國世紀,建立美國主導的國際新秩序。
(5) 2001年小布什上臺以來,奉行單邊主義,追求單極世界;“9•11”事件后,把打擊恐怖主義作為主要戰略任務,把防止美國本土遭受襲擊作為首要目標,并以各國對此的態度作為判斷敵友的標準,被稱為“布什主義”;提出“進攻性防御”和“先發制人”戰略,并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觀。
考點10北約東擴
(1) 北約成立于1949年4月,宗旨是加強成員國在集體防務、維護和平與安全方面的協調。
(2) 北約成立以來,不斷進行擴大。2004年3月愛沙尼亞等7國加入,是北約成立以來規模比較大的一次擴充。
(3) 北約東擴的主要意圖:①美國要加強對歐洲的控制和影響,遏制歐洲的獨立傾向。②將西方勢力范圍東移,填補前蘇聯解體后中東歐地區出現的“真空”地帶,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考點11西歐、日本的外交政策
(1) 戰后西歐對外政策的主要發展階段。
、20世紀50年代追隨美國反蘇反共,惟美國馬首是瞻。
②60~70年代尋求獨立自主、聯合自強。法國的“戴高樂主義”、聯邦德國的“新東方政策”和歐共體的“洛美協定”是比較突出例證。
、80年代中期后,西歐一體化進程加快。1991年簽訂《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確立了經濟與貨幣聯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司法與社會政策合作三大支柱,使歐洲一體化躍上一個新臺階。
④當前歐洲的對外戰略:推進東擴、南下戰略,謀求與美國建立平等伙伴關系,對俄羅斯既合作又防范,實施“新亞洲戰略”,改善和發展對華關系。
(2) 戰后日本對外政策的大體發展階段。
、賾鸷蟪跗,爭取美國支持,實行“追隨外交”,目標是重返國際社會。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實行“經濟外交”,重點在東南亞,同時加強和改善同美歐的關系。
、70年代初,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推行“多邊自主外交”。
④80年代起,隨著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推行“政治大國外交”。冷戰后,開始全力推進“積極進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國”邁進,“政治大國外交”有新發展。
日本比較終能否實現政治大國目標,根本問題在于它實行什么樣的政策,能否正確處理大國關系,能否正確對待各國人民維護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愿望,能否正確對待那一段侵略歷史。中日關系能否順利發展,取決于日本政府能否妥善處理兩國關系中的敏感問題,真正做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8
2009.05
第三章當今時代主題與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一、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主題......
18
2009.05
第二章 當代世界政治的發展變化與基本趨勢 一、 當代世界政治行為主體 考點1當代世界政治行為主......
18
2009.05
第一章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與基本趨勢 一、 世界經濟及其主要行為主體 考點1世界經濟的構成......
18
2009.05
第十二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 考點......
18
2009.05
第十一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一、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考點1關于當今時代特征的......
18
2009.05
第十章“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和發展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