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流行語是“分不在高,夠用就行”,煞費了苦心考得140乃至滿分確實榮耀,不過也就是榮耀罷了,算起成本收益來未必合算。即便是對于大多數報考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的考生,130也夠用了。算起來,這個高分系列實在是不討巧得很。
不過我還是很想寫,一則我深知總是有那么一小撮的分子是有滿分情節的,比方說我自己,考完數學時極為懊惱:居然有沒做出來的一小問,如何對得住往日的辛苦和雄心?二則實際上高分除了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好處外,還有些隱性的優勢未必盡人皆知。
舉個例子,總是有人揣測北大清華人大等等院校的復試是否歧視末流大學的考生,如果你恰巧面臨同樣的問題,與其每日惴惴不安,不如考個數學滿分吧。出身和環境不能選擇,那就選一個能證明自己的比較佳途徑,數學高分無疑是首選。出于這個社會長期以來莫名的偏見,人們包括教授們心底里都預設數學成績代表XXXX,誰知道呢?不過既然人這樣以為,投其所好便是。當然還有些別的好處,比方說日后極為好找考研輔導兼職等等不表。
不過話說回來,這比較后20分的功夫值不值得花也是因人而異的,諸位要思量。畢竟邊際成本遞增,或者說邊際收益遞減,有一定基礎的同學,要達到120分不會太費勁,問題在于到了這個階段往往會徘徊不前,難以突破。題也做了不少,知識點貌似都會,為什么做起模擬來漏洞百出,這里扣一點,那里扣一點,二三十分就沒了呢?要突破這個瓶頸,要花的功夫未必少于你之前的功夫,問題是,值否?
回答否的同學可以繞過了。以下的內容將集中在如何盡可能的拿到這比較后的20分。
你未必要抱著滿分的心考試,但是一定要揣著滿分的心準備。下面給出解釋:上句說的是上考場的時候要有平常心,實力在那兒,怎么考都是八九不離十的。給自己一個滿分的目標反而有了壓力,畢竟那意味著你甚至不能犯比較小的一個錯誤。豁達一點,考試甚至會像是一次征服,輕松而有成就感。這我是有發言權的。08年第一年考研我憋足了勁考滿分,比較后一小問沒想到用卡方分布的數字特征,苦苦想了一個小時,懊惱的出了考場。那一年142,實際上夠用了,不過考試過程卻絲毫不享受。09年也就想開了,在考場上你不妨給自己留點犯錯的余地,并不是那么的罪過。抱著這樣的心進了考場,不再像第一年那樣留意身邊人的速度(第一年時在跟身邊的一哥們比賽翻試卷頁的快慢),按照自己的節奏不慌不忙,不緊不慢。那天嚴重感冒,寫一陣就停下筆來擤鼻子,用掉一包+的紙巾,桌上堆成小山,真是太褻瀆考場肅穆的氛圍了。考下來感覺很好,結果出來是滿分,也并不詫異。現在回想,哦,那就是傳說中完美的感覺哪。
下句所說要揣著滿分的心準備,邏輯很簡單,老祖宗說了,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如果你不是特別的臨場發揮型,要想得乎其上,那還不得下足功夫。我自己是個天秤,這個星座其實挑剔到骨頭了,深處起來尤為不易,不過到了考研,真是好鋼用到了鋼?上。所謂完美,是全方位的,從知識點到解題方法甚至到草稿的寫法,都是要精益求精的。當然我說的只是應試上的完美,對于數學本身,再給我幾輩子的時間,我也只能仰望。明白我的意思嗎?只要在考研圈定的地盤內做到滴水不漏就夠了;真正的數學,是何其神圣。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