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1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
(1)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個人收入的基本分配原則。
按勞分配的內容是:以勞動作為分配個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收入,等量勞動領取報酬,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動者不得。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收入實行按勞分配,是由客觀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①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公有制的建立,實現了勞動者在生產資料面前的平等,排除了依靠占有生產資料無償占有他人勞動成果的經濟基礎。
②舊的分工還沒有消失,勞動者還存在著重大差別,勞動還是謀生手段,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社會主義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高,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
(2)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
①生產資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結構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分配結構中的主體地位。
②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存在多種經營方式,決定了必然存在多種分配方式,考試大祝你好運。
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主體的多元化,決定了各經濟主體獲取收入的渠道必然是不同的,由此也決定了多種分配方式的存在。
④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原則的分配方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按勞分配以外的其他各種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勞分配以外的勞動收入、資產收益、經營收入、按資本取得的收入、按勞動力價值取得的收入等。其中,絕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歸納為按生產要素分配。
點評:
聯系勞動價值論相關理論來理解其他分配方式的合理性。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特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按勞分配中的“勞”還不是直接的社會勞動,而只是以企業為單位的個別勞動的組成部分。
第二,按勞分配還不能在全社會范圍內按統一標準實現,而只是局部范圍內的。
第三,按勞分配中的勞動量是以被社會承認的勞動量作為計量標準的,而不是按照勞動者實際付出的勞動量來計算的。
第四,按勞分配還必須通過商品貨幣形式來實現。
3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分配制度應體現一般勞動的價值,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應體現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復雜勞動的價值,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和管理工作者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還應體現包括土地、資本、知識產權等的價值,以集中各種生產要素投入經濟建設。也就是說,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分配機制,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會。
背誦提示: 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惟一源泉,不是創造財富的惟一源泉。
4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現階段我們在分配領域中必須堅持的一項原則。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我們在收入分配領域要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順分配關系,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數、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兩頭小、中間大”的分配格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市場經濟的共同特征
市場經濟體制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它們的共同特征主要是:
一是經濟關系市場化,二是企業行為自主化,三是宏觀調控間接化,四是經濟管理法制化。
背誦提示: 共同特征:
市場化,自主化,間接化,法制化
獨有特征:
所有制,分配制度,宏觀調控
2計劃和市場兩種調節手段的有機結合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計劃與市場相結合、靈活運用兩種調節手段。計劃與市場作為兩種調節手段,具有各自的優勢和長處,也有各自的局限和短處。計劃手段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具有自覺性、事先性、宏觀性等特點。計劃調節的優勢范圍主要在宏觀領域,能有效地對經濟總量進行控制。計劃的長處表現在:能夠在全社會范圍內集中必要的財力、人力、物力進行重點建設;對經濟進行預測和規劃,制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在宏觀上優化資源配置;對國民經濟重大結構進行調整和生產力合理布局;計劃的不足之處在于:對微觀經濟活動與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難以發揮有效的調節作用,容易產生生產與需求之間的相互脫節;不能合理地調節經濟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容易造成動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現象。
市場手段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具有自發性、事后性、微觀性等特點。市場是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來實現對經濟活動的調節的。市場手段的優勢范圍主要在微觀領域,能有效地激發經濟主體的活力。市場的不足之處在于:對經濟總量的平衡、宏觀經濟結構的調整、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等的調節顯得無能為力;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容易造成經濟失衡和出現盲目性,導致資源的浪費;市場規律的作用會引起貧富差距的擴大和出現兩極分化等現象。
根據計劃與市場各自具有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應切實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手段,并使兩種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兩者長處,真正做到優勢互補,揚長避短。
3企業是重要的微觀經濟活動主體
企業是市場經濟體制中重要的微觀經濟主體(其他主體還包括農戶、居民等),它構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基礎的主體。
作為微觀經濟活動主體的企業,是具有自身獨立經濟利益的經濟實體,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和經營單位及市場競爭主體,是具有一定權利和義務的法人實體。
4企業性質和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企業具有兩重屬性:既是生產要素結合的組織形式,以體現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企業從不同角度可以劃分為不同類型。按經濟性質,我國現有企業可分為:國有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等。按資本組織形式,企業可分為:有限責任企業、股份有限企業、合伙企業、合作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業主制企業等。按企業的生產要素構成比例,企業可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
5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現代企業制度是以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為依據,以規范和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的新型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
一是產權清晰。企業中的國有資產所有權屬于國家,企業擁有包括國家在內的出資者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權,成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實體。產權關系清晰,就是要用法律來界定出資者和企業法人關系,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二是權責明確。企業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對出資者承擔保值增殖的責任。出資者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權益,即資產受益權、重大決策權、選擇管理者的權利。
三是政企分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直接受市場調節,參與市場競爭,以盈利比較大化為目的。政府處在企業之外,既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不用超經濟的手段保護企業,真正實現政企分開。
四是管理科學。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調節所有者、經營者和職工之間的關系,形成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經營機制。既賦予經營者充分的自主權,又切實保障所有者的權益,同時充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在組織管理制度方面,建立科學、民主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的經濟核算制度。
現代產權制度有四大特征:一是歸屬清晰,二是權責明確,三是保護嚴格,四是流轉順暢。前兩個特征決定了現代企業制度的產權清晰和權責明確的特征。后兩個特征說明了要依法保護各類產權,健全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推動產權有序流轉,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益探索。國有股權在公司中占有多少份額比較合適,可按不同產業的股權分散程度區別處理。實行公司制不是簡單更換名稱,也不是單純為了籌集資金,而要著重于轉換機制。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還要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改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