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
一、武裝斗爭和農村包圍城市
1.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主要法寶
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系統地闡述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問題,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是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法寶;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于正確地理解了全部中國革命。第一,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兩個基本特點;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武裝斗爭,要有統一戰線的配合與支持;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基本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第二,黨的建設是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系著,是同黨對于統一戰線問題和武裝斗爭問題的正確處理與否密切聯系著的;黨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了,也就能更正確地處理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的問題。
2.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中國的武裝斗爭的實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內部沒有起碼的資產階級民主,反動統治階級憑借強大的反革命武裝對人民實行獨裁恐怖統治。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長期的武裝斗爭。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進程的一個基本特點和主要法寶。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
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這是因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軍隊的主要來源。
3.農村包圍城市,比較后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理論
近代中國的特殊國情、特殊的城鄉關系,決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中國革命不能照抄、照搬俄國十月革命通過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奪取全國勝利的經驗,而只能走相反的路,以農村包圍城市,比較后奪取全國勝利。
毛澤東關于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的主要內容:第一,關于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原因與條件的分析;第二,關于 “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以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和根據地建設三者之間的關聯的分析;第三,關于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論述。
4.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
黨指揮槍是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它是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逐步確立的。中國共產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通過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領導來實現的。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惟一宗旨,這是由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性質決定的,也由此規定了人民軍隊的三大任務。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生命線。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人民軍隊在內部實行政治、經濟和軍事三大民主。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
1.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現實可能性。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
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為了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逐步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聯合的階級、階層、政黨或集團在一定目標下結成廣泛的政治聯盟。
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國革命進程中又一個基本特點和主要法寶。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主要決定于敵我力量的對比以及中國革命的長期性與不平衡性的特點;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則必須分析中國社會在不同歷史時期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與變化及各個階級、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
統一戰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具有不同內容和特點,特別是國民革命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兩次國共合作的特點明顯不同。
2.實現革命統一戰線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經驗
第一,必須正確處理統一戰線中兩個聯盟的關系。中國革命統一戰線包括兩個聯盟,一個是無產階級與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等其它勞動人民的聯盟,這是統一戰線中基本的、主要的聯盟;另一個是無產階級同可以合作的勞動人民的聯盟,主要是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也包含特定條件下無產階級和一部分地主階級、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聯盟。其中,第一個聯盟始終是統一戰線的基礎。
第二,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堅持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必須把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在與同盟者聯合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否則就是投降主義。同時,還需要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斗爭形式,適時改變自己的策略,善于與同盟者達成必要的妥協。否則,就沒有統一戰線,就是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
第三,對資產階級實行又團結又斗爭,又斗爭團結的政策。統一戰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團結盡可能多的社會力量,比較大限度孤立主要敵人。對民族資產階級(在特定條件下的大資產階級)要盡可能地聯合,以保證革命的順利進行。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斗爭,同時要繼續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中立或支持。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的建設
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全民族的先鋒隊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同時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統一戰線、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黨是掌握這兩個武器以戰勝敵人的英勇戰士。
2.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把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稱之為“偉大的工程”。在中國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既有有利條件,也有特殊困難。有利條件是:第一,中國共產黨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黨的建設有一個好的思想基礎;第二,中國的工人階級有堅決的革命性,黨的建設有一個良好的階級基礎;第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十分重視黨的建設,并逐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人自己的建黨理論,黨的建設有銳利的思想武器。特殊困難是:第一,黨的理論準備不足;第二,農民、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比較嚴重;第三,共產國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以及不適當的干預,加上黨內存在的教條主義傾向,給黨的建設帶來特殊困難。
3.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了在無產階級人數很少而戰斗力很強,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的新鮮經驗,既廣泛吸收工人階級以外的階級、階層中的革命分子入黨,又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這些經驗主要有:第一,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經常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第二,注重黨的組織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第三,注重黨的作風建設,強調必須保持和發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第四,正確處理黨內矛盾和開展黨內斗爭;第五,創造了在全黨范圍內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等等。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17
2009.04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
17
2009.04
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但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只有將馬克思主義正確理論運......
17
2009.04
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平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
17
2009.04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制、公平主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
17
2009.04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 )。
A.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
B.以人為本
C.統籌兼顧
D.全面協調發展
......
17
2009.04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過按事物的性質不同,矛盾的性質也就不同。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同舊社會的矛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