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成立于2013年12月26日,是以力學學科為基礎,重慶大學充分發揮工程學科的優勢,適應國家和西南地區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需求。主要從事工程力學、基礎力學、空天工程等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學院教師隊伍素質優良。現有教職工4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專任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引進人才3人、國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巴渝學者1人、 “王仁先生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
為了適應國家和西南地區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需求,重慶大學充分發揮工程學科的優勢,以力學學科為基礎,于2013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航空航天學院。
重慶大學力學學科具有悠久歷史和學科優勢。工程力學本科專業建于1978年,同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獲固體力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85年創建工程力學系,1986年獲固體力學博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獲力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04年建立力學博士后流動站。2000年重慶大學固體力學學科成為重慶市重點學科,2006年重慶大學力學一級學科被確定為重慶市重點學科。在學校和相關學科的支持下,已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將于2015年正式招生。
學院現有教職工4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1人,專任教師中,85%以上具有博士學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劃”引進人才3人、國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巴渝學者1人、“王仁先生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300余人。
學院下設工程力學系、基礎力學系、空天工程系,擁有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力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重慶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工程數值模擬研究中心等。重慶大學力學學科經過30多年的努力,培養了包含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級黨政領導干部在內的一批優秀人才,同時為國家和重慶市地方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重慶大學作為“211”和“985”院校,其力學學科的發展得到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大力支持。承擔了50余項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項目,均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全院在研科研經費達3000萬元,在多相及非均勻材料的本構行為與破壞的微結構機理、微細宏觀多層次及跨層次的分析及方法、彈性應力波理論、彈性體運動與變形耦合動力學、晶體生長中的對流控制、工程數值模擬理論及其應用、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及輕質復合材料等方向取得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或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曾獲得包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等在內的二十多項國家和部省級獎勵。
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的發展定位是:強化與該校擁有雄厚實力的機械、材料、動力、電氣、電子、土木、資源環境、生物工程等學科的交叉融合,結合國家西部經濟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瞄準國際科技發展前沿,以創新性的研究與成果形成具有特色的學科體系,在一些主要方向上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造就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骨干及學科隊伍,使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成為我國航空航天工程與力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結合國家“十三五”規劃和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結合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與建設,尤其是西部地區建設的需要,在強化與其它學科交叉的同時,促進航空航天工程與力學學科的進步和發展。
學院擁有一支具有較高教學研究水平的師資隊伍。結合國家、地區經濟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需要,致力于培養高質量高層次的力學和航空航天相關領域的專門人才。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方面,建立了完整的課程體系、嚴格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教風學風,堅持教授為本科生授課,重視對年輕教師的培養。
學院十分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國內外數十所知名高校保持頻繁的學術交流,除了教授和年輕學者的學術訪問和合作交流外,將本科生和研究生送往國際著名大學交流、學習和聯合培養,對學院和學科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航空航天工程是重慶市規劃的新興產業,通用航空是發展的重心。除了結合國家航空航天發展的重大需求外,促進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也是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的重要任務。學院將在充分利用重慶大學相關學科優勢的基礎上,與重慶市及西南地區的鎂合金、鋁合金、復合材料、玻璃纖維等材料產業,飛機機械零部件產業開展深層次的合作與融合,為重慶及西南地區乃至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空乘專業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