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試卷

2007-05-20 09:50:28 來源:


YCY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選擇題  共24分)

一. (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文,完成1—4題。

深海的發現:從“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
人們看慣了綿亙的山嶺和曲折的海岸,一般不會問“為什么”的問題。90年前,A?WEGENER發現大西洋兩側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線可以拼合,又有同樣的化石,從而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說,但當時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個世紀后,深海測量技術發現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嶺,全世界有8萬公里長的山脊蜿蜒在各個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與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線平行,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大陸和大洋的巖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塊”的整體。
同樣,沐浴在陽光下的人們,看慣了飛禽走獸、樹木花草,決不會對“萬物生長靠太陽”產生懷疑,又是深海洋底“黑暗生物圈”的發現,開辟了新的視野。上世紀70年代,“ALVIN”號深潛器在東太平洋發現了近百度的高溫區,原來海底有“黑煙”狀的含硫化物熱液噴出,冷卻后形成“黑煙囪”聳立海底。更為有趣的是在熱液區的生物群。現在,這類熱液生物群在各大洋被發現的地點已經數以百計,離我們最近的就在日本沖繩海槽。
黑暗食物鏈的基礎,是在還原條件下進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機質的原核生物,據推測與生命起源時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來發現在數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數百米的深處,還有微生物在地層的極端條件下生存。這種“深部生物圈”雖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組成,卻有極大的數量,有人估計其生物量相當于全球地表生物總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發現,大大拓寬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圍。原來從極地冰蓋到火山熱泉,從深海海底到地層深處,生物的分布幾乎無處不在,人類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過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水層里也是一樣:運用新技術,發現了普通顯微鏡下看不見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發現,糾正了我們對生物界的偏見:我們用肉眼甚至用光學顯微鏡見到的只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上層,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態系統的真正基礎,在于連細胞核都沒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級分類,應當是古菌、細菌與真核生物三大類,而我們熟悉的動、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擴展,也改變了地球科學與生命科學的關系。傳統地質學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實際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們幾乎沒有形態化石可留,只靠生態過程影響著化學元素周期表里幾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億年的地質歷史上默默無聲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的評價。總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僅是地球科學,也是生命科學的突破口。

1. 根據文章,下列對“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關內容的闡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與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線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構成了大西洋的“中脊”。
B. “大洋中脊”的發現證明了“大陸漂移”的假說和“板塊”現象的存在。
C. 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數百米的深處。
D. 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數量極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總量的1/10。

2. 對“我們對生物界的偏見”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 混淆了地球生態系統的上層與基礎,把原核生物看作是這個系統的上層。
B. 對生物圈的認識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態系統的上層。
C. 以為地球生態系統的真正基礎,在于那些連細胞核都沒有的原核生物。
D. 把生物分為古菌、細菌和真核生物,把動、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3.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 原核生物作為生命起源時的生物群,能在還原條件下進行化合作用轉化為有機質。
B. 熱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熱液噴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溫的深海海底。
C. “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圍可以拓寬到極地冰蓋、火山熱泉、深海海底和地層深處。
D. 微微型浮游生物是運用新技術對“深部生物圈”進行探測的又一新的發現。

4. 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 深海測量中對“大洋中脊”的發現,為后來“黑暗生物圈”的發現開辟了新視野。
B. 現代地質學研究要重視的是幾乎沒有形態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
C. 數十億年來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開始得到人們的重視。
D. 對深海大洋的研究,將是今后開展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要途徑。

二. (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文,完成5—8題。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馬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下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嘗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揚子云,即揚雄,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諸葛武侯,即諸葛亮。②顏回,即顏淵;原憲,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累旬日不見其巔際  累:連續 B. 杳莫測其所窮          窮:盡、完
C. 于是其詩益工  工:工整 D. 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  沒:淹沒、遮掩

6.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7. 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體現陳庭學能從中獲得“山水之助”的一組是 (    )
    ①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滟滪之虞
    ②屢從大將北征,有勞
    ③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戰攻駐守之跡
    ⑤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
    ⑥顏回、原憲,皆坐守陋室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川蜀山水險峻奇特,非有官職、有財富、有才能、會寫文章、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達,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 陳庭學,能做詩,曾任中書左司掾、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等官職。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勝,每次游覽都寫詩記述。
 C. 作者因學業未成、戰亂等原因未能實現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對陳庭學游覽而歸的收獲,感嘆自己因年老已難以做到了。
 D. 作者認為山水名勝能使人的情、志、學等方面上一個臺階,此外,應該還有高于“山水之助”的東西,那就是孔學儒道。

第Ⅱ卷(共126分)

三. (20分)

9. 把下列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則王,小用則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嘗行仁義矣,然終以亡其身、喪其國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無取天下之心,乃可與言王矣。……觀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于勾踐,勾踐欲救之,彼范蠡者獨以為不可,援桴進兵,卒刎其頸。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留侯諫曰:“此天亡也,爭擊勿失。”此二人者,以為區區之仁義,不足以易吾之大計也。
    (1)大用則王、小用則亡。(2分)
                                                                          
    (2)吳王困于姑蘇之上,面求衰請命于勾踐。(3分)
                                                                                                                                                 
    (3)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3分)                                                                                                                                 
10.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4分)                                                                                                                                              
    (2)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2分)                                                                          

11. 默寫。(6分)
    (1)補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兩小題)(4分)
 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 ,(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②(            ),(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
 ③想當年,(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根據下面的問題,用課文原文回答。(只選一小題)(2分)
 ④在《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認為,父母應該怎樣愛子女?
答:             ,             。
 ⑤在《諫太宗十恩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答:             ,             。

四. (20分)閱讀下文,完成12—16題。

             日  歷 
             馮驥才
 我喜歡用日歷,不用月歷。
 厚厚一本日歷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頁,它新的一頁——光亮而開闊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著我去填滿。我喜歡日歷每一頁后邊的“明天”的未知,喜歡它隱含著一種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兒。生命的定義就是擁有明天。它不像“未來”那么過于遙遠與空洞。它就守候在門外。走出了今天便進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會是怎樣呢?當然,多半還要看你自己的。你快樂它就是快樂的一天,你無聊它就是無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靜下心來就會發現,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歷掛在墻上。隨手一翻,光溜溜的紙頁花花綠綠滑過手心,散著油墨的芬芳。這一剎那我心頭十分快活。我居然有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邊的日子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我發現時間也是一種空間。歷史不是一種空間嗎?人的一生不是一個漫長又巨大的空間嗎?一個個“明天”,不就像是一間間空屋子嗎?那就要看你把什么東西搬進來。可是,時間的空間是無形的,觸摸不到的。凡是使用過的日子,立即就會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無痕跡。也許正是這樣,我們便會感受到歲月的匆匆與虛無。
 我不能天天都從容地扯下一頁。特別是忙碌起來,或者從什么地方開會、考察、訪問歸來,看見幾頁或十幾頁過往的日子掛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沒用;被時間掀過的日歷好似廢紙。可是當我把這一dié(     )用過的日子扯下來,往往不忍丟掉,而把它們塞在書架的縫隙或夾在畫冊中間。就像從地上拾起的落葉。它們是我生命的落葉!
 別忘了,我們的每一天都曾經生活在這一頁一頁的日歷上。
 記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間被徹底搖散,震毀。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樣找一個洞爬了出來。當我雙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覺真像從死神的指縫里僥幸地逃脫出來。轉過兩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機,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廢墟般的破樓,鉆進我的房間——實際上已經沒有屋頂。我將自己命運所遭遇的慘狀拍攝下來。我要記下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這是我個人獨有的經歷。這時,突然發現一堵殘墻上居然還掛著日歷——那蒙滿灰土的日歷的日子正是地震那一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來。如今,它和我當時拍下的照片,已經成了我個人生命史中刻骨銘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歷的意義,它原是我們生命忠實的記錄。從“隱形寫作”的含義上說,日歷是一本日記。它無形地記載我每一天遭遇的、面臨的、經受的,以及我本人的應對與所作所為,還有改變我的和被我改變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復的——重復的工作與人際,重復的事物與相同的事物都很難被記憶。所以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都是黯淡無光。過后想起來,好似空洞無物。于是,我們就碰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系人本的話題——記憶。人因為記憶而厚重、智慧和變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記憶使人變得獨特。因為記憶排斥平庸。記憶的事物都是純粹而深刻個人化的。所有的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案”。記憶很像藝術家,潛在心中,專事刻畫我們自己的獨特性。你是否把自己這個“獨特”看得很重要?廣義地說,精神事物的真正價值正是它的獨特性。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種文化。記憶依靠載體。一個城市的記憶留在它的歷史的街區與建筑上,一個人的記憶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歷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我們要用情感、忠誠、愛心、責任感,以及創造性的勞動去書寫每一天的日歷。把這一天深深xiāng qiàn(    )
(    )進記憶里。我們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嗎?
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幾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歷。我總把這最后幾頁保存下來。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凈光。你一定會笑我,并問我這樣就能保存住日子嗎?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為酒,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歲月變為永存的詩篇或畫卷。

12. 根據文中的注音寫出正確的漢字。(2分)
(1)一dié(      )    (2)xiāng qiàn(      )(      )

13. “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這句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表述。(3分)

14. 作者“喜歡用日歷”的原因有哪些?(3分)

15. 文章以“日歷”為題,后半部門為什么著重寫“記憶”?請根據文意簡要分析。(6分)

16. 請你從取材和語言兩方面,對本文做簡要賞析。(6分)

五. (16分)

17. 找出下面文字在語言表述方面存在的兩處錯誤,并加以改正。(4分)
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由邰麗華領舞、21名聾啞人表演的《千手觀音》讓觀眾驚嘆不已。在精湛的舞臺燈光與背景音樂的烘托下,演員們繪聲繪色的表演,使臺下數千觀眾如癡如醉。這些聾啞人不僅以優美的舞姿,更以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人生追求深深地震撼了人們。
錯誤 改正
第一處: 
第二處: 

18. 請為下面消息擬一條導語。(不超過40字)(3分)
                                                                              。
最近,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和歐洲南方天文臺說,天文學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遠鏡拍攝到另一個“太陽系”行星的照片。這顆系外行星的體積是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溫度是它的10倍。這顆系外行星圍繞一顆年輕的棕矮星遠行。但棕矮星與行星很難區分。天文學家早先說過他們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230光年的物體圍繞棕矮星運動,亮度僅為后者的1/100。但他們不能確定這個物體是一顆棕矮星,還是繞棕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時候的觀測報告根據它一年來的運動軌跡證明,這物體確實是系外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導語:                                          

19. 根據下面一副對聯的上聯,對出下聯,并擬出恰當的橫批。(4分)
 上聯:華夏兒女文武雙全建偉業
 下聯:                      
 橫批:                      

20. “五四”青年節,希望中學邀請校友高明同學回母校演講。根據以下材料,請你以學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紹給同學們。(不超過80字)(5分)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親,46歲,中共黨員,大學畢業,機關工作人員。母親,45歲,大專畢業,小學教師。高明2004年畢業于希望中學,現為福建大學外語學院一年級學生。身高175厘米,圓臉,小眼。從小喜歡文學,愛好書法、體育等。小學時獲得校“優秀班干部”稱號和“故事大王”比賽一等獎,初中時獲得縣硬筆書法比賽二等獎,高二時獲得市演講比賽一等獎,大學時獲得省大學生演講比賽一等獎。為了這次回校演講,他閱讀了《演講與口才》、《大眾幽默》等刊物,寫了一大本讀書筆記,精心準備了演講稿《放飛青春》。
                   

六. (70分)

21. 下面兩幅圖可以給人豐富的聯想或感悟,請聯系提示文字對它們加以比較,把圖給你的聯想或感悟寫成一篇900字左右的文章。(70分)
 
注意:①聯想或感悟要與兩幅圖都相關。②題目自擬。③立意自定。④文體自選。⑤不得抄襲。
 


試題答案

一. (12分,每小題3分)
1. D  2. B  3. B   4. C

二. (12分,每小題3分)
5. C   6. C   7. B  8. A

三. (20分)
9. (8分)
(1)用在大處就可稱王,用在小處就會身亡。
(2)吳王被困在姑蘇城上,向勾踐哀求饒他性命。
(3)在項籍突破重圍而向東敗逃的時候,漢高帝也想收兵回國。

10. (6分)
(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

11. (6分)
(1)①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②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  ③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2)④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⑤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四. (20分)
12. (2分) (1)疊  (2)鑲嵌

13. (3分)人可能無法選擇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選擇自己對生活的態度。(意思對即可)

14. (3分)(1)日歷讓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2)日歷讓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時間;(3)日歷讓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義。(意思對即可)

15. (6分)
    (1)作者認為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是黯淡無光的,但是記憶卻能使我們從黯淡無光的生活中擺脫出來,因為記憶排斥平庸,使人變得獨特。(2)作者認為一個人的記憶是留在日歷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認真地書寫每一天的日歷,使自己的人生(日歷)豐富、充實。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著重談記憶。(意思對即可)

16. (6分)
    (1)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們生活中“用日歷”這樣熟悉的小事,卻從中揭示出生命的意義,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2)語言方面:①寓豐富的感情于平實的語言中。本文的語言是平實的,卻蘊含著作者對日歷、對生命的真摯感情,讀來令人感到親切而有意味。②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意思對即可)

五, (16分)

17. (4分)
錯  誤 改正示例
第一處是“精湛的舞臺燈光與背景音樂” 改為“絢麗的舞臺燈光與美妙的背景音樂”
第二處是“繪聲繪色的表演” 改為“精妙絕倫的表演”

18. (3分)
導語示例:歐洲科學家最近表示,他們相信自己第一次拍到了另一個“太陽系”的行星照片。

19. (4分)
下聯示例:炎黃子孫德才兼備展宏圖
橫批示例:振興中華

20. (5分)
    示例:高明同學是我校2004屆校友,現在是福建大學學生,他愛好廣泛,曾榮獲省大學生演講比賽一等獎,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做《放飛青春》的演講。

六. (70分)

21. (70分)
    略


  (責任編輯:吳艾)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分享“2005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試卷”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 欧美人与动甡交欧美精品 |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日本免费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