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命題猜中率達90%? 猜題猖狂遇難
預測層出不窮
近日,有學生家長稱,在網上發現一家公司有超高水平的高考試題預測,讓記者幫其辨別真偽。記者打開這家公司的網頁,發現這是一家名叫某文化高端應試商城的網站,“不用我們應試產品,別說你是學生”的廣告語非常吸引眼球。
“《高考試題猜想》是我們的尖端產品,由我們公司應試研發部門和全國各地一線高三老師、各大知名中學教研部門、往年高考命題人員共同研發。”該網站聲稱,“通過實測,猜想命題切題率達90%,原題率達20%。若原題率達不到20%,全額退款。每年的《高考試題猜想》都會在考前3天通過電子郵件或傳真傳遞給考生,讓考生在考試之前最后一星期,成績提高20%。”
網站還稱,該公司出售的《高考試題預測》覆蓋了全國所有省(市、區),如:北京卷的價格為1799元,海南卷2999元。而且,《2009年高考試題猜想》大都分為文科和理科兩大類。
“預測類似的高考題目簡直太簡單了。”這家公司在其網站里介紹,能夠命中高考原題是因為他們積極參與到高考命題當中,通過該公司應試研究人員上交的題目有20多道。
另外,近日一家名為“安徽省高考模擬試題編委會”的機構組織征訂“高考猜題”試卷,該套試卷一共12套,每科2套,號稱由“本省最有代表性的20余所省級示范高中的20余位特級教師和部分高級教師強強聯手組成”、“這些專家大部分每年均被抽作高考閱卷”、“既有近年文科狀元學校,又有理科狀元學校”。該編委會還宣稱,“對2009年新的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精神理解透徹,把握準確性較高,文、理科均有12人以上參與原創出題。”這套試卷售價竟達1998元。
更有甚者,很多高考預測書籍堂而皇之地走入大小書店,價格都不菲。
花招屢被戳穿
網絡造勢是猜題機構的慣常做法,記者在百度里搜索“高考押題”,發現諸如“高考押題網”、“高考押題密卷”等的內容很多。搜索“猜題押寶”、“高考預測”顯示的內容則更多。
但是,猜題“大師”的做法常常會被識破。
據“中安在線”報道,“安徽省高考模擬試題編委會”自稱邀約眾多名師加盟。但記者聯系上了部分老師,發現卻與編委會聲稱的大相徑庭。銅陵一中的王老師表示,他本人確實參與了一些機構約請的試題編寫,從教學本身來說,這也有利于自己與同行之間進行交流,但他本人并不是針對安徽省今年高考在“猜題”、“押題”。王老師告訴記者,“至于約請機構如何推銷宣傳這套試卷、如何定價,我本人并不知情,也沒有參與。”安徽省城某名校另一位參與試題編寫的老師也表示:如果這家機構打著“猜題”、“押題”的幌子宣傳“非常不恰當”,因為在約請他編寫試卷時,并沒有說明這個目的。
記者發現,編寫《高考試題猜想》的公司在其網站上標注“山東卷”已訂完,為什么全國那么多省份唯獨山東卷一家訂完?難道是這家公司不想賺山東人的錢?還是山東濟南是這家公司的注冊地,害怕在家門口樹大招風容易出事?
山東省招生辦的林先生卻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這家公司的宣傳肯定是騙人的。“高考試題連我們都不知道,他會知道?”國家和省高考命題工作都有嚴密的紀律和規定,從命題開始直至高考結束,包括命題教師在內的全體命題工作人員都實行全封閉管理,命題期間與外界“絕緣”,命題之后不得泄露身份和相關信息,不能參加商業活動。“命題時,命題處從專家庫里抽人,被抽的人馬上被隔離。”
懲治面臨難題
“的確,猜題押寶讓學生存在僥幸心理,如果押寶不成功反而會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效果適得其反,高考預測的做法確實危害很大。”山東省招生辦公室信息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國內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制止對高考試題進行預測,治理起來確實存在很大難度。”
據他稱,如果預測機構宣傳失實,工商部門應該通過廣告法懲戒。如果消費者購買產品發現上當,消協可以處理,數額巨大構成詐騙的公安部門應該介入。
“但往往很多學生購買后不找有關部門反映,導致無法立案。并且,題目是否猜中很難界定,工商、公安等部門由于不專業,對其認定的難度很大。”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訴苦,“我們信息處的工作人員人數有限,不可能整天在網上搜尋預測機構的一舉一動,網絡成千上萬容量太大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