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農村學生放棄高考的背后……
一般情況下,農村孩子只有“十年寒窗苦”,通過無數次考試,進入高等教育的門檻,才能進入城市,成為“城市人”。然而,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確實有一些農村的孩子放棄了奮斗。
任何一種思想行為的產生都有著特定的土壤與環境。“讀書無用論”思想之所以在農村蔓延,與時下農村的經濟狀況、就業環境分不開。“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一些農村家長樸素的話語道出了當代“讀書無用” 的內涵,其中隱含著多少辛酸和無奈。
現在,在學校教育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城鄉差別”。高考,有“城市分數線”,本城市的考生的錄取分數線往往低很多,這是在錄取上的城鄉差別。在這個環節上存在的不公平因素,讓農村的許多孩子“念也考不上”。少則數千,多則上萬的大學學費用也讓不少農村家庭“供不起”。即使有相關的助學政策,但在不少地方大打折扣,更是讓貧困學子及家庭寒心。
在就業上,城鄉大學生也存在微妙的差別。 土生土長的城市大學生,有著先天的“城市身份”優勢,不少招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還有“戶口論”,更不排除城市家庭的家庭背景對子女就業的“影響”。農村大學生有什么?其就業上的劣勢、弱勢也是不爭的現實。已有不少農村大學生難以以“大學生”的身份就業,而是以“知識型農民”的身份去城市打工。
我們期待著在教育、就業上“城鄉差別”的突破,努力做到教育公平、就業公平、社會公平。當然,要達到這一步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