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
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輔導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2009-02-13 10:48:20 來源:

課前熱身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試簡要分析。

【答案】這首詩寫法上的最大特點是借助于生動的細節描寫傳遞人物的思想感情。詩中“復恐匆匆說不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臨行又發封”是人的行動細節,也是人物心理活動的反映。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對親人的深切懷念。這種生動的細節使抽象的思念變得具體可見。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詩后的問題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試從景情關系的角度簡要分析詩中“滿”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答案】“滿”字描繪出了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反襯下文“堪悲”之情。詩歌以樂景襯哀情。

3、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遲,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載不動、許多愁”歷來為人所稱道,這一句好在哪里?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案】“載不動、許多愁”好在用夸張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現的愁有了重量和質感,造語奇特而有新意。

考點、難點、疑點

1、考點解析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現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手法和藝術構思上的巧妙使用。

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或藝術構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效果,評價其對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能力層級:E

(1)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對比、對偶、反問、設問、反復、互文等。

對修辭手法的鑒賞,就是要明確辨識和判斷修辭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分析和評價它們對于塑造形象、表現情感和體現主旨的作用。

①比喻 比喻能將抽象化為具體,能將無形化為有形。例如寫“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江水寫愁,則使人想見愁意之漫長。

②夸張 夸張就是為了突出和強調某種事物或事物的某種特征,借助于想象,對它進行夸大或縮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如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詩中的“三萬里”“五千仞”“上摩天”“淚盡”都是夸張,正是這些夸張描寫,把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對茍且偷安、不去收復失地的求和派的憤懣,以及對遺民遭受的苦難的深切同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③擬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如劉頒《新晴》:“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

④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考查的重點是抒情和描寫。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詩歌中常用的表達手法有:對照、襯托、渲染、烘托、用典、鋪墊、象征、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托物言志、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等。

①托物言志 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此詩以梅自喻,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現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②渲染 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于藝術創作,就是從正面著意描寫。如趙師秀的《約客》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③烘托 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寫到了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畫面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了春澗的寂靜。

④動和靜 藝術創作中離不開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或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⑤虛和實 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以使作品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如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中前兩句泛說西湖六月的風光自有特色,是虛寫;后兩句描寫滿湖蓮葉荷花在朝陽的輝映下,無邊無際的碧綠和艷紅和諧地搭配著,是實寫。全詩虛實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⑥借景抒情 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寫,透露出了思歸的感傷,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

⑦對照 又稱對比,就是把對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敘,以增強藝術效果的表現手法。比如,張繼的《楓橋夜泊》。詩的一、二句中,霜天、殘月是冷色,江楓、漁火是暖色,這是色彩的對照。這一對照營造出了一種孤寂的意境。從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

2、疑難突破

(1)高考對古代詩歌鑒賞的考查著眼于“讀懂”詩歌。備考應以“讀懂”作為基本點和突破口。對于本課時考點的復習,應注意:全面了解古典詩歌的表達技巧的分類和具體手法的內涵;同時,還要注意區別容易混淆的表現手法,特別是其中的修辭手法,如借代和借喻、對比與襯托、比喻和比擬等。

(2)答題的思路應全面、明確。表達技巧是服務于思想感情的表達的,因而,在答題時,不僅要考慮該手法對句意呈現的作用,還要特別關注其對詩歌感情、意趣等表現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a | 在线亚洲观看精品过产 | 在线看片不卡人成视频 | 亚洲资源站中文字幕 | 真实的国产乱××××在线91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