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于丹兩會提案:希望改革高考成績構成
專家發言
●于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影視傳媒系主任,影視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針對當下教育的種種問題和危機,我在最近的政協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提案,提出要將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平時成績以一定比例納入高考分數考核中。
從國際上看,各高校在錄取時,學生在高中時的“平時成績”是占到一定比例的,有些達到了40%.而我們的高考僅僅表現出的是學生高中文化課水平,而學生成長中的公民認同感、社會意識、參與公益活動積極性,包括其個人的藝術才能和科技發明的創造力,在高考分數中不能完全表現出來。
參加高考的基本都是十八九歲的學生,而18歲就是一個人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公民的分界線。我們的高考應該建立一個多元的價值體系,引導健全人格的成長,培養出健康的、有分享意識和奉獻意識的社會人格。
所以我主張,在我們的應試教育之外,小學階段要加強公益教育,跟音樂課、美術課一樣,每個星期占半天的時間,應該算學分。要讓孩子知道,這個社會上人與人是互相貢獻的,大家都有義務分享,都有責任承擔。
中學階段要加強挫折教育,要讓青春期的孩子能夠經受挫折,懂得為自己承擔責任。借助心理輔導機構的體系訓練,鍛煉孩子的心理修復能力。
大學階段應加強職業化教育。要培養學生對專業和崗位的忠誠,本著一種樸素的、信守生命的態度開啟職業生涯,了解真正走上一個崗位時,作為被使用的人才應該怎么做。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