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09年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五大問題需解決
中新山西網1月15日電 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如今進行了一個學期,高一課程實驗的情況如何,遇到了哪些問題,該怎樣解決呢?這些對高中學校和教師來說都是新課題,昨日,市教育局舉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研討會,請來省教科院副院長李金碧研究員,對高一課改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進行解讀。十二中、市實驗中學、第三實驗中學及省實驗中學就課改過程中學分制、選修課開設、校本教研、過程評價等做法介紹了各自的經驗。記者將大家關心的、會上所提幾個課改主要問題及對策整理如下,希望對高中學校、高一學生及教師有所幫助。
問題之一:加課現象普遍存在
目前,高一加課現象非常普遍,很多學校的高一已經成了六天工作制。各學校在新課改過程中紛紛搞起了加時賽。這種現象在優質高中尤其明顯。其中有三大原因:一是教師對教材不熟悉,因而在講課時不順手,再加上心理壓力大,總怕講不完,于是就希望通過加課時來解決問題。二是課時真的不夠。2008年是我省課改的第一年,很多東西還處于摸索的階段,高一新生入學后有一周的入學教育,再加上各種節假日和活動占去很多時間,客觀上造成課時不足。三是教師認識上的問題。許多從高三返回代高一的教師反映課時不夠,是因為他們還沒從高考的緊張情緒中出來,導致他們上課總與高考相聯系,每節課都想深挖細摳,造成課時不夠。
解決途徑:在一定時間內允許學校加課時,但要逐步回歸正常。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統一調整政策,滿足教學需要。更重要的是老師們要盡快熟悉教材和教學要求。
問題之二:部分課程開不足開不齊
在高考科目優先法則的影響下,一些學校在課改中不同程度出現國家要求的部分課程開不足開不齊的現象,高考要考的科目就開,高考不考的科目就不開。
解決途徑:校長必須樹立課程就是教學
法規的觀念,認真學習我省高中新課程設置方案,合理安排課程計劃。必修課和選修課都必須保證課時。每個科目里分有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都是高考內容。把握課程設置的剛性和彈性,比如信息技術課和通用技術課可以實現彈性的學習。在基地校和硬件條件好的學校要保證三年學習。在普通學?梢栽诟咭贿M行信息技術學習,高二進行通用技術學習。課程的前后安排可以調整,但課時必須保證,絕對不能減少。
問題之三:課堂教學仍在“滿堂灌”
從目前的課堂教學來看,許多教師仍在“滿堂灌”,只為自己完成任務,不管學生是否學會,學生并沒有動起來。這是因為老師們面對新課程,還沒有新的招數,只好用老辦法,而老辦法雖然眼下效果好,但長遠來看,“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沒有好處。
解決途徑:新課程一定要有新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學過程和方法,將“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改造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課堂流程、課堂空間等各方面創新課堂教學。我們應該學習外地好的教學改革模式,如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改革,但我們需注意的是,要學習人家教學改革的精髓和靈魂,而不是簡單地照搬人家的改革形式。
問題之四:教輔書泛濫,教學易被引入歧途
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很多老師對教材的把握不是很清晰,所以常常希望通過教輔材料來鞏固學習的內容。這樣很容易使教師過度依賴教輔材料。據了解,目前高一新課程的教輔材料多達17種。每個學生手里最少有兩套教輔材料。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因為目前山西的課改還在探索階段,很多教輔材料并不符合山西的實際。盲目使用教輔材料只能給學生增加課業負擔,錯誤引導學生的學習。
解決途徑:省教育廳將聯合部分出版社有針對性地出版適合我省實際的教輔材料,以求立足我省教學實際,做到取舍有度。同時鼓勵廣大教師自主開發課堂練習,自主編寫教案。
問題五:對考試及評價模式不清楚
目前,各學校由于對模塊考、學業考和將來的高考的關系心里沒底,只好在講課時將原有的和現有的都拼命講,考試內容也一樣,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是不知該如何評價。
解決途徑:目前省教育廳正在研究整個課改之后的考試模式,本學期提供的模塊考題,從題型到分值,再到考試方式和內容,可以說就是將來高中學業考試和高考的模型。而且,將來的高考是多元化評價,所以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會起很重要的作用,頭一年有可能會將此素質評價報告與高考成績“軟掛鉤”,同等條件下,以綜合素質評價為錄取條件。但以后一定會將綜合素質評價與高考成績實行“硬掛鉤”,真正實現多元化考試招生的模式。所以,各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對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來源:太原晚報;本報記者 晚霞)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