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無奈遭遇“考前輔導班” 減負變增負
真題集輔導班輪番上陣
打著“滬上名高中老師輔導”的旗號,滬上某機構推出的自主招生考試指導班收費不低,數理化語英等5門科目56個課時共收費3360元。據機構相關人員介紹,每門課都會包括歷年自主招生真題解析、應試策略、模塊強化訓練、知識補充拓展等幾方面的內容。兩個“面授班”共160個報名名額,一經推出就遭到“哄搶”。于是,該機構瞅準商機順勢又推出了不限名額的“網絡班”。“我們班級近三分之一的同學都有在讀各類自主招生輔導班。”長寧區某市實驗性示范性中學高三生小洪告訴記者。
同時,一些學校也悄悄地為自主招生推出了個性化輔導班。本學期伊始,某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就把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的高三學生分成小班,補習人文知識和訓練口才。有些學校雖然沒有特意開輔導班,但也在一些課程內添加了“自主招生”內容,比如在歷史選修課中請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老師輪流上課,結合前幾年復旦、交大的自主招生試題,分析點評。據悉,一套集結了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名校歷年的自主招生筆試面試真題集也在民間流傳,試題全由往年參加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回憶并記錄整理。
為爭“優惠券”減負變增負
不少高三學生明知很累,還是報名參加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測試,使得自主招生甚至比高考還要競爭激烈。高三學生小董最近的生活,就是圍繞一個“爭”字———爭推薦表、爭面試直通車名額、爭加分優惠獎項。她告訴記者,許多同學都瞄準了自主招生這張“優惠券”。“如果能拿到優惠加分,進名校的保險系數就大大增加了。多一所學校就多一個機會。”
但上師大附中教導主任鄧本標提醒說,自主招生主要還是針對學習拔尖或有特長的學生,學生應該根據招生學校的情況、自身特點準確定位。“不要隨意打破自己的復習節奏,更不要在沒有余力的情況下盲目投報多所學校。如果花了時間,又不見效果,容易影響整個備考復習心態。”
考題年年換莫跟風培訓
據有關高校招生負責人介紹,其實強化培訓并不能起到多大效果,更何況每年的命題考官都會換,題目也是年年變。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認為,學生不該盲目跟風參加輔導班。“一時半會兒的訓練怎能奏效呢?面試時的表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綜合素質。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的積累,應當確保平時成績好,同時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能偏廢。成績不好當然不行,想靠押題賭博來渾水摸魚進入名校更是不可能的。”
七寶中學校長仇忠海指出,高校推出自主招生改革政策,正是為了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現狀,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如果學生在準備高考的同時,還要花大量精力參加培訓班,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自主招生相應復習題,那會弄得太過疲勞,也違背了自主招生的本意,讓它又陷入了應試的怪圈。” (馬丹)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