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連大學藝術類專業招生簡章
一、學校簡介
大連大學始建于1949 年 4 月;1950 年 7 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大學醫學院獨立為大連醫科大學,大連大學科學研究所獨立為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987年10月在原大連理工大學分校的基礎上,合并了大連醫學、師范等學校,組建了新的大連大學。大連市委、市政府對大連大學高度重視,時任大連市副市長的趙亞平教授出任新大連大學的首任校長、黨委書記。
多年來,大連大學在先進大學文化的引領下下,秉承“讓每一個人都成功”的核心理念,堅持“面向未來,發展是硬道理”的科學發展觀,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大連大學是一所擁有哲、法、經濟、教育、文、史、理、工、醫、管理10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F有24個學院,42個本科專業,35個碩士點。全日制本?圃谛W生14600余人,碩士 、外國留學生、成人教育學院學生5700余人,大連大學有附屬中山醫院、附屬新華醫院2所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
大連大學始終把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放在首位,努力為學校積聚豐厚的人才資本。學校現有教職工和醫護人員330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43人,列遼寧省70余所高校中的前列。專任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 1人,有博士生導師16人,正高職人員308人,副高職人員83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入選者、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入選者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獲得者4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4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12人。師資隊伍結構產生的深刻變化使科研水平、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學校的學術氛圍、文化理念等軟環境建設也產生了質的飛躍。學校被市政府確定為大連市“人才儲備基地”。
2005年以來,大連大學實行了系列教學改革模式,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教改課題14項,啟動校級教改課題332項,建有216個穩定的教學實驗基地,學校利用多學科的綜合優勢,注重專業建設,優化與整合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了“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的學習環境。學生培養質量明顯提高,考取研究生比率和一次性就業率逐年上升。在國際、國內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亞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全國高校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競賽、舒曼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黃金搭檔第七屆CCTV模特電視大賽、全國青年學生室內設計大賽等各種科技、文體比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大連大學注重塑造先進的大學精神,積極樹立現代文化模式,大力倡導求實的文化理念,努力建設以素質教育博物館和紀念園為標志的文化載體,充分調動師生結合素質教育開展文化建設活動的積極性。
大連大學有計算機應用、有機化學、專門史、結構工程、機械制造、外科學、企業管理7個遼寧省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培育學科。學校已建有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基礎物理示范中心,已建成遼寧省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生物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復雜結構體系災害預測與防治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校巖土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高校生物物理學實驗室、遼寧省高校通信與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生物材料醫學研究中心、遼寧省高校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中心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005年以來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3項,其中國家863項目、973項目5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國家星火計劃項目2項,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1項,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 項,國防、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7項,列遼寧省70余所高校中的前列。
學?傉嫉孛娣e128.2萬平方米,其中校本部101.79萬平方米,市內校區18.2萬平方米。學校本部建筑面積39.16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2.1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130.43萬余冊。由綜合體育館、中心體育館、網球館、游泳館等組成的體育場館面積達2.07萬平方米,體育設施達到國際比賽標準,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美國田徑隊的訓練基地。
大連大學注重吸引國外智力,積極開展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日本筑波大學、中央大學、名古屋外國語大學、北陸先端科技大學院大學、金澤大學,美國特洛伊州立大學,韓國中南大學院、群山大學、昌原大學校、鮮文大學等2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聘請外國專家與知名學者來校任教、講學、訪問,學校也組團或派教師出國進修、考察及學術交流。
目前,大連大學已經進入了上層次、上水平、建特色的新的發展階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學校工作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積極探索和尊重高等學校辦學規律,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興校,依法治!钡霓k學方略,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文化建設和隊伍建設為基礎,以管理創新和辦學資源多元化為保障,以加快內涵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立足大連,面向遼寧,服務全國,努力培養“會做人、會學習、能做事”的應用型人才,不斷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大連東北亞國際港運中心的雙重歷史性機遇,依托遼寧省五點一線沿海發展戰略,結合大連市Intel微電子基地、軟件與服務外包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區域金融與物流中心、最佳旅游中心建設的實際需求,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到“十一五”末期,將學校建成有一定優勢和鮮明特色、在遼寧地區有較大影響的教學型綜合性大學;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將學校辦成綜合優勢明顯、學科特色鮮明、辦學實力和水平居地方高校先進行列的綜合性大學。
二、學院介紹
美術學院
大連大學美術學院現設美術學和藝術設計學兩個專業,下設美術學、美術學(師范)、服裝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新媒體設計六個專業方向,已經為國家培養了二千余名高素質應用型的藝術人才。目前,學院共有在校生936人,全部為四年制本科教育,F有教職員工69人,其中專業教師53人,教師中高級職稱有18人,其中有12人名教師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含2名博士后)。
美術學院坐落在大連大學校園內,擁有一座獨立的現代化教學大樓,現有教學面積6500平方米,是一個集專業教學、創作設計、理論研究與社會實踐于一去體的綜合性、多學科、高層次的學院。目前有基礎部、理論教研室、服裝藝術設計教研室、環境藝術設計教研室、裝潢藝術設計教研室、新媒體設計教研室、辦公室七個教學與行政部門;設有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指導日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還設有6個PC微機教室,1個蘋果網絡教室,1格多媒體教學小型工作站,4個多媒體教室,4個服裝教學功能室,4個大型天窗教室,還有油畫、版畫、國畫、攝影、材料工藝研究、陶藝制作等14個特殊工藝教學功能室。功能室的總面積達1700多平方米,有各種教學設備400多臺(件)。目前,美術學院共建立18 個美術寫生、教育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基地,為學生實踐技能的鍛煉提供了場地條件。
近四年來,美術學院在科研方面取得歷史性的突破。主持和完成國家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1項,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遼寧省教育廳高等學校計劃研究項目1項,遼寧省社科聯研究項目2項,大連市社會科學項目6項,橫向研究項目2項。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作品100余幅,出版學術專著10部,獲得各級科研獎勵80余項。同時,加強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先后邀請中國、美國、法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進行講學,開拓了師生的知識視野,帶來了學術前沿的信息,為搭建科研平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音樂學院
大連大學音樂學院成立于2001年,她的前身是1987年大連大學師范學院藝術系,1995年大連大學音樂系。在校黨委先進文化理念引領下,經過20年的建設,音樂學院的辦學水平逐年提高,專業結構日益合理,學科建設發展迅速。學院現有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編導三個專業,現有在校生671人,教職工79人, 專任教師6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講師21人,助教27人 ,外聘教師20余人。近年來涌現了一批有較高學術造詣,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在研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一項,省級科研項目7項,在國家級、省級大賽中獲獎項40余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3人次,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音樂學院有著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幾年來先后邀請了國內外數十位著名專家、學者來我院講學、任教、舉辦音樂會。部分教師應邀出訪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德國、奧地利、俄羅斯、新加坡參加國際性學術活動,舉辦音樂會,于德國福特旺根藝術大學、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日本作陽大學等十余所院校構建了友好合作關系。
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學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實踐教學,突出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大連大學交響樂團、大連大學民族樂團和大連大學合唱團!叭龍F”的建設,為藝術實踐技能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證。音樂學院連續4年在大連市舉辦新年音樂會。2006年7月,交響樂團赴法國參加第十屆歐洲青年交響樂團藝術節、8月參加了第28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9月受國家文化部委派參加歐洲華人華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7周年文藝晚會、2007年7月赴美國參加仲夏交響合唱音樂會……這些活動充分的體現了我們的辦學能力和水平。
三、專業介紹
美術專業
美術學專業
美術學專業分為美術教育和美術學兩個專業方向,目前有教師 21人,在校學生228 人,下設中國畫、油畫、版畫、陶藝4個專業子方向。實行本科制四年教育,畢業時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掌握美術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綜合知識,培養能夠在博物館、美術館、群眾藝術館、藝術研究所、企業單位、街道辦事處、社會團體、畫廊、中小學校等行業中進行美術創作、理論研究和美術教育的應用型人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文化生活、藝術欣賞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美術是人們提高生活質量的一個很好的載體,也是提高人們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美術學專業就是來適應不同行業對美術類人才的需求狀況,在社會中傳播文化藝術。
培養模式:突出專業方向,通過學分制和導師制等教學管理的新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目的性和靈活性,以培養和提高其專業素質和綜合運用能力。
主要課程:中國畫、油畫、版畫、陶藝、美術史論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中外美術史、藝術美學、技法理論、色彩學與解剖學、構圖學、繪畫、攝影、計算機應用、美術教育心理學、美術教育學、書法與篆刻、陶藝理論、中國陶藝史等。
藝術設計專業
藝術設計專業分服裝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裝潢藝術設計、新媒體設計四個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都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開設等。現有教師29 人,在校學生771人。全部實行本科制四年教育,畢業時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服裝藝術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強的服裝綜合設計能力、創造能力和工藝制作能力及產品營銷能力,能夠跟蹤或領導服裝設計新潮流的服裝設計和經營管理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在思維方式上,突出現實與抽象的辯證統一;在內容上,立足民族服飾,了解并掌握國際服飾的特點與發展趨勢,突出古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在能力上,強化操作技能,充分利用大連國際服裝節和各類服裝設計大賽的契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主要課程:中外服裝史、服裝概論、服裝設計、服裝畫技法、服飾材料、服裝工藝學、服裝制作、素描、色彩、裝飾基礎、服裝市場營銷、服裝CAD、服裝造型設計、立體剪裁、現代藝術設計史、服裝企業管理等。
環境藝術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環境藝術設計創意、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突出思維能力的培養,強化技術技法訓練,注重實踐機會,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結構的優化組合、教學模式的更新和個性化專業方向的設置,拓寬學生擇業方向,提高專業技能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主要課程: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美學概論、素描、色彩、透視學、建筑制圖、室內外效果圖、環境設計與規劃、造型設計、展示設計、園林設計、建筑裝飾材料分析、攝影、民間藝術、計算機應用等。
裝潢藝術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裝潢設計創作、教學、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裝潢設計教育、研究、設計、生產和管理等部門從事具體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突出思維能力的培養,強化技法訓練,增加實踐機會,提高創新能力,通過課程結構的優化、教學模式的更新和柔性化專業方向的設置,拓寬學生的擇業面,提高其業務技能和競爭能力。
主要課程:中外美術史、藝術概論、美學概論、素描、色彩、圖形設計基礎、三大構成、廣告設計、字體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網頁設計、廣告攝影、室內設計、企業形象設計、計算機藝術設計基礎、影視媒體藝術設計、世界現代設計史、書籍裝幀設計等。
新媒體藝術設計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現代藝術設計觀念和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具備現代新媒體藝術知識的應用和創新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專門設計單位、科學研究單位、高等院校等從事視覺傳達設計、影視編輯、動畫設計和多媒體制作等方面的科研、教學、實踐的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學習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具有能將技術、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基本能力。學生通過思維模式的訓練、技術手段的訓練以及藝術表現方法的訓練達到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最終達到人與環境、人與市場和諧相處并將這種關系轉化為商業藝術設計上的能力,拓寬學生擇業方向,提高職業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能力。
主要課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中外藝術設計史、影視美學、計算機圖形設計基礎、三大構成、CIS系統設計、網頁設計、計算機影視設計基礎、腳本采編、影像攝制、影視編輯、影視廣告、多媒體制作、計算機動畫設計基礎、視頻動畫等。
音樂專業
音樂學專業(教師教育兼表演)
培養目標:音樂學專業是教師教育與表演相結合的一個綜合音樂專業方向,致力于培養擁有現代教育觀念,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既有扎實的音樂實踐技能,又具有適應中小學教學能力的音樂教育專門人才以及能夠勝任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文化機關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表演、教學、研究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干課程:教育學和藝術學
主要課程:鋼琴、聲樂、樂理與視唱練耳課、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外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音樂教學導論與教材教法、合唱、合奏、合唱指揮基礎、音樂教育心理學、民族器樂等課程。
基本學期: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音樂表演專業
音樂表演專業分聲樂表演、鍵盤演奏、西洋管弦、民族樂器、文藝編導五個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都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本專業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音樂表演(文藝編導)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理論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具有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策劃、創作、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在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文化部門、傳媒公司及群眾藝術團體等部門從事節目策劃、編導、節目制作、文字撰稿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廣播電視概論、傳播學、導演基礎、藝術概論、色彩學、電視節目制作、電視編導藝術、節目策劃、攝影藝術、照明技術、新聞采訪、電視畫面編輯、表演、中外音樂史及名作賞析、中外文學作品賞析等。
基本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音樂表演(西洋管弦、民族樂器)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質和系統的音樂表演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音樂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藝術研究單位和文化機關、出版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表演、教學、研究等方面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藝術學、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藝術概論、和聲學基礎、音樂作品分析基礎、表演主科、樂隊合奏。
基本學期: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音樂表演(鍵盤)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質和系統的音樂表演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音樂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藝術研究單文和文化機關、出版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表演、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藝術學、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藝術概論、和聲學基礎、音樂作品分析基礎、鍵盤表演主科、鋼琴伴奏。
基本學期: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音樂表演(聲樂)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和系統的音樂表演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音樂實踐技能和教學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藝術研究單位和文化機關、出版及廣播影視部門從事表演、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藝術學、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藝術概論、和聲學基礎、音樂作品分析基礎、聲樂表演主科、臺詞、鋼琴副科、鋼琴伴奏、形體、合唱重唱。
基本學期: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舞蹈編導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身心健康品德端正、愛崗敬業、具有寬厚的文化基礎和專業理論基礎,適應社會多種藝術崗位能教學、會表演、能創作的應用型舞蹈編導人才。
該專業要求學生掌握舞蹈編導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舞蹈編導技術與方法,具有舞蹈編導基本能力;培養和強化藝術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舞蹈表演和教學的基本能力,了解舞蹈編導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對舞蹈專業問題具有科學的態度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主要課程:舞蹈編導、樂理視唱、舞蹈作品賞析、藝術概論、中外舞蹈史、芭蕾基訓、中國古典舞基訓、現代舞及編舞技法、民族民間舞、教學劇目、中國民間舞蹈文化、舞蹈教學法及舞蹈編導理論等相關課程。
基本學期:四年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