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文件“打架”催生高考移民案 12學生當犧牲品

2008-12-08 10:40:52 來源:

對莘莘學子而言,十年寒窗只為高考一搏,從而改變命運,實現人生理想和家庭期望。然而,對西安市灞橋區這12名考生來說,2008年高考他們簡直就像經歷了一場生死極速的考驗,等待他們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高考前被取消資格

2008年2月,西安市灞橋區的12名高三學生和其他同學一樣按規定順利地完成了高考報名等一系列程序審核,并取得了準考證號。正當他們全力沖刺之時,卻突然獲知被取消了報名資格,原因是教育部門因其“戶籍在陜西不滿三年”及“高級中等教育學籍在陜不滿三年”認定他們是“高考移民”。本該緊鑼密鼓的復習生活戛然而止,信心也隨之降至冰點。

據了解,2008年西安市灞橋區、碑林區、新城區、戶縣等多個區縣被取消高考報名資格的學生有88名,其家庭一般是以投資、引進人才、購買商品房等方式落戶西安。

面對這樣一紙通知,灞橋區這12名考生家長卻連呼冤枉。稱他們是按照西安市“在小城鎮買房落戶”的政策合法遷入戶籍的,在灞橋區買房也是經過多次考察,并看到有《國務院關于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意見》,國務院批轉公安部小城鎮戶籍管理的文件,陜西省、西安市的相關文件,這些文件明確地規定,對我們這些小城鎮落戶人員在參軍、上學和醫療方面,跟本城市的人員同等待遇,不得有任何歧視。

另外,西安市及各區縣有關高考報名的文件規定:在西安常住戶口不滿三年、高級中等教育學籍在西安不滿三年者不得報名參加高考,但考生本人“跟隨父親或母親戶口遷入我市、軍轉安置、工作調動等正常落戶者不受戶籍、學籍年限限制”。

文件“打架”催生“第一案”

2008年高考臨近,88名“高考移民”有76名已回原籍考試,剩下的12名原籍河南的考生,原籍回不去,新籍考不了。家長們在協商無果、上訪無效的情況下,2008年4月18日,以12名考生的名義,將西安市招辦、灞橋區招辦和區教育局告上了法庭,請求恢復高考資格。

據了解,全國每年被查出的“高考移民”有幾千人,均悄無聲息,唯獨西安的這起進入了司法程序,引起了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中青報等十幾家媒體的高度關注,該案也被法學專家和媒體稱為全國“高考移民第一案”。

訟爭的焦點在于陜西省的文件與西安市的文件打架。陜招辦[2007]28號文件規定:在陜常住戶口不滿三年、高級中學教育學籍在陜不滿三年者不得報名參加高考,但考生本人或隨父親(母親)因軍轉安置、工作調動等正常遷轉在陜落戶者,不受戶籍、學籍年限限制。

西安市教育考試中心市教考發【2007】92號文件和西安市各區縣關于2008年高考報名的文件則規定:在西安常住戶口不滿三年、高級中等教育學籍在西安不滿三年者不得報名參加高考,但考生本人“跟隨父親或母親戶口遷入我市、軍轉安置、工作調動等正常落戶者不受戶籍、學籍年限限制”。而學生家長在遷入戶口時只看到了后者,但他們認為即便是沒有看到陜西省招辦的文件,自己也符合該文件,因為省上的文件對“正常在陜落戶”的情形并沒有列舉窮盡,而是用了一個“等”字。

審判結果讓考生無奈

灞橋區法院審理認為:被告灞橋區招辦根據陜招辦文件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系適用依據準確;原告認為自己屬于陜招辦文件規定“隨父親(母親)因軍轉安置、工作調動等正常遷轉在陜落戶者,不受戶籍、學籍的年限限制”規定中未列舉的“等”的范疇的理由沒有依據支持;國務院及西安市小城鎮發展的規定加強了戶籍的管理,原告落戶我省正是適應了小城鎮發展的需要,但也應與當地原有居民一樣,遵守我省關于高考報名的地方性規定的要求。遂判決駁回起訴。

12名學生不服,以法院應適用市、區文件為由旋即提起上訴,并附帶提起賠償請求。

6月6日的高考迫在眉睫,在國家教育部協調下,12名學生終于在高考前一天在原籍報了名,身心疲憊的學子終于參加了這次來之不易的高考。

因12名學生中有6名撤回上訴。9月11日,西安中院對其余6名學生的上訴案進行了開庭審理。

法院審理認為,市、區文件均擴大了陜招辦文件不受戶籍學籍年限限制的范圍,將跟隨父親或母親戶口遷入本市納入不受限制范圍,顯與上述規定相沖突,且超越職權,不能作為法院審理的依據;區招辦做出取消報名資格的行為,只是取消了其在陜報名的資格,并未剝奪其接受教育的權利。并于9月19日做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同樣的情況,在榆林市,有4名學生連訴訟渠道都進不了,眼睜睜看著高考與其失之交臂。他們都是隨父母工作調動而在當地落戶并在當地就讀。無奈之下,目前,有2名已出國留學,另2名在單位的協調下,舉家遷居到了貴州。

案件終審問題仍在

2008年9月,全國“高考移民第一案”已經塵埃落定,司法意義的終結卻沒有讓孩子的現實問題得到絲毫改善。由于經歷了這場變故,這12名學子在原籍的高考并不理想,只考中了3人。當其余9人準備鼓起勇氣、重拾信心,準備再戰2009年高考時,現實讓他們再一次困頓:

2009年他們又能在哪里高考呢?

11月7日,立冬過后的西安一下冷了起來,當記者撥通10名學生家長的電話時,家長們的沮喪、失望就如寒冬里的一盆冷水迎面澆來。

學生家長曲女士告訴記者,孩子雖然今年考上了二本,但經過這件事孩子的心理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到現在提起來心里仍很委屈,抱怨當初為何在西安買房,孩子覺得自己的一輩子都毀了。她說,自己和許多在油田工作的家長一樣,拿出自己一輩子辛苦的積蓄在西安買房養老,同時也為孩子的成長發展尋找良好的環境,但現實卻讓他們覺得殘忍、無情。像他們一樣在重慶、海南等地買房落戶的孩子也都如愿參加了高考。本來打算裝修房子養老,現在也不忍再次踏上西安這塊土地。

家長們不明白,明明是政府文件打架,為什么讓我們這些無辜的家長和涉世未深的孩子承受這不幸?

備受關注的“高考移民第一案”就這樣走完了司法程序,但該案的核心問題——兩個沖突的紅頭文件,卻依然各自生效。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省政府法制辦、省招辦、西安市政府法制局、西安市教育考試中心,但不是被拒絕就是緘默不語。

采訪中,一位在陜的投資商說,現在不少城市允許外地人以購房或投資辦廠形式將戶口遷入本地,并許諾外來人員戶口遷入后,享有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可是一旦外來人員的戶口遷入了,本地的教育部門又在高考中對外來人員報考條件做出限制性規定。這種不合理且帶有歧視性的規定,政府為何不予以取消?

該案是我國在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教育領域內極具代表性的一個案例。陜西王炳森律師事務所的蔣虎軍律師認為:公民并沒有審查各級政府規定是否一致的義務,也不應該為此負責并承擔后果。本案中,對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政策失誤,將本應享有高考權利的學生當成“高考移民”拒之門外,與倡導依法治國、構建誠信政府的大環境不符。

就“高考移民第一案”及相關問題,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認為,這個案例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典型。各級政府在政策上出現不協調、不一致的情況,包括像招商引資、戶籍政策等不是孤立的。從法律的角度,下級政策服從于上級政策、低位法律服從于高位法律,這樣法才能實現其統一性。從立法本意到具體執行都要以人為本,各種法律的本意無非防止一些弊端,同時保障考生最大的權益。陜西省和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從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去修改有沖突的規章制度。要以保障考生的利益、考生的基本權利為目標。以人為本,就是具體落到這些事情上,而不僅僅是口號。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 尤物视频在线国自产视频 | 久热这里只精品国产8 | 听筒婷婷色色激情五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 免费国产午夜精华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