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實行過早遭質疑
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以來,高中生都要走到一個決定性的關口:文科還是理科?這種選擇牽動著千家萬戶的學子,爭論也由來已久:有人贊同,有人譴責,有人無所謂。
近日,文理分科又遭到幾位教育專家的質疑,部分省份已致力于文理分科!那么,文理分科究竟是利是弊,是否可以找到其中的契合點?福建有沒可能在將來也取消文理分科?
對此,福州教育界人士有個聲音是比較一致的,那就是——學生不宜過早分科,這不利于個人素質的培養和今后的發展。
新聞事件
文理分科近日又遭炮轟!
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遠清近日稱,“中國可能到了要好好解決中學分科的問題了。文理分科在世界上只有中國這么做。大學的校長、專家們幾乎沒有幾個人贊成,但是它就這么長期搞下來了。由于文理分科,我們的文科學生上大學,要上點理工科的課程很難。”
著名教育家、機械工程專家楊叔子院士認為,現在缺乏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學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學機械的不懂電氣,學制造的不懂汽車。他主張“文理兼修”:學理科的要讀一讀《論語》、《老子》,增加“文人氣”,讓思維發散;學人文的也要學一點理科知識,防止“不著邊際”。
中學里的文理分科,因為有高考這根指揮棒的作用,學生們偏科的情況日益嚴重。全國人大代表、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一直呼吁要盡快取消文理分科,2005年他還專門寫了政協提案。
朱永新說,長期進行的高中與高考文理分科辦法,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嚴重制約著中國教育的發展。
很多教育專家認為,取消文理分科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
剛進高中別急著選文理
小林今年升入福州某重點中學的高中部。因為她的語文和英語一直很突出,爸媽早就看重了她是塊學文科的料。這學期以來,他們給小林買了很多文學名著和英語閱讀材料,希望小林在優勢學科上有更好的突破。
小林自己有個擔憂,因為她的化學相對薄弱,會不會拖了后腿?爸媽對此倒不操心,“反正以后就是選擇念文科嘛,化學念好念壞也就無所謂了。”
像小林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有些學生一進高中就在文理上有所側重。還有部分家長在高一就對孩子定位好今后學文或學理,鼓勵孩子在優勢學科上多投入。
這些做法,福州三中校長黃林很不提倡,因為過早地文理分科,會束縛個人的全面發展。會考試題簡單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分科之后,就很少再有學生花工夫在別的學科上了,導致文理分化的現象很突出。
師大附中黨總支書記林壽樺則認為,教育應該以人為本,提倡終生教育。在高考指揮棒下的現實基礎上,學生要有意識地引導自己全面發展,這對個人今后的發展是相當有利的。
很多時候,文理并沒有絕對的界限,他們是相融合的,文科的學生多做點理科題目,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而理科的學生課余多看點文學名著,也能提升個人涵養。
林壽樺建議,家長和老師都不能過多強調文理的界限,要引導和鼓勵孩子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多涉獵全面的知識體系。
會考“變臉”防止學生過早分科
關于文理分科,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熱點。教育部門并不提倡學生過早分科,而是希望學生打好基礎,均衡發展。
福州格致中學校長游振平指出,嚴格來說,教育部是要求學校在高三下學期開始文理分科,即要在完成了高中所有的課程學習后,再進一步考慮升學的問題。但各地實際情況不同,福建目前大多數中學還是在高二時開始分科。
2006年開始,福建省的高中會考換成學業水平測試,由原來的統考變成反向交叉會考,也就是文科生必須參加部分理科科目的考試,而理科生則要通過文科科目的考試。
這種新課改之后的“變臉”,就是為了“拖”住文理分科的步伐,提倡學生基礎素質的培養,防止學生過早分科。
游振平強調,人才應該是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他解釋說,念文的,對理科一概不知當然行不通,學生最基礎的東西還是要掌握的。但在這個基礎上要有所偏向。因為學生將來到社會上就業,從事的工作都是特定領域里的,誰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福建近年內不可能取消文理分科
福州四中副校長林潤瑜感嘆:“現在高中生的學業負擔已經很重了!如果取消文理分科的話,那么多科目要考,那么多內容要念,怎么辦?這勢必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
林潤瑜認為,高中階段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文理分科有利于學生找到個人所長,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優勢。所謂“術業有專攻”,這對他們今后的就業和個人發展也是有幫助的。
黃林認為,從目前的人才使用來看,還沒有出現太嚴重的文理脫節的現象。其實,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礎教育還是很扎實的。所以,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至少在十年內不可能有大的變動。
游振平認為,如果要取消文理分科,那么高考制度這個指揮棒也要進行同步改革。但是,從現有中國的各種考核制度來看,最公平公正的還是高考制度,不管你是農民的兒子還是高官的兒子,同樣可以去競爭,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高考制度還是會保留。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