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的堅持改革使教育環境充滿生機活力
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從事高校招生的人們懷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和記憶,回顧制度建設走過的不平凡歷程。
30年高考,30年改革。1977年,鄧小平同志親自關懷并果斷決策,恢復全國高校統一入學考試,成為社會撥亂反正的先聲。
同時,高考從恢復之初也被賦予了改革的使命和要求。1978年 4月,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要認真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來。當然也不能迷信考試,把它當作檢查學習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認真研究、試驗,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來。
30年來,高校招生工作始終堅持改革,在改革中前進,在改革中完善,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高校招生考試制度。
改革探索招生考試內容方式,目的是加強高考科學性建設,大力選拔優秀創新,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從以知識立意為主轉向以能力立意為主,再到強調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考試內容一直是高考改革的重點。
在近年來的高考改革中,教育部門一直重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加強高考公平性建設,通過多部門聯合,綜合整治考試環境,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等重大舉措,確保考試公平競爭、錄取公正選拔的制度環境。同時,注重改革創新管理方式,加強高考人文性建設,努力維護考生權益,為考生提供優質服務,如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避開酷暑高溫等。特別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甘肅實施高考史上首次大規模延期高考,有關高校將招生指標向兩省傾斜,切實體現對災區考生的關愛。
據統計,1977年來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總數約5413萬人。30年的努力,極大地維護了高考制度的權威性、公平性和科學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同。實踐證明,高考制度是我國歷史文化和現階段國情下一個科學、公平、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做出了重大貢獻。
30年高考,30年改革,現行高考制度是成熟的也是年輕的,是穩定的也是常新的,是統一的也是多元的,正由于這種辯證統一,高考制度才愈加顯示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黨的十七大明確了“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提出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高校招生工作面臨著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選拔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適應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需要、積極引導素質教育,適應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促進教育公平三大任務。高考自身也存在亟待改革和加強的方面,高校招生改革和制度建設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