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華東交通大學國防生培養模式
2008-10-23 10:15:20
來源:
國防生培養如何與部隊需求接軌?華東交通大學從優化培養方案、改進課程教學、完善思想工作網絡等入手,探索形成了“三個明確三個接軌”的國防生培養路子:素質標準明確,與部隊任職需求接軌;培養方案明確,與高校育人規律接軌;目標定位明確,與培養補充方向接軌,從而實現了國防生培養的3個100%。主題詞:國防生培養
華東交通大學與南京軍區簽訂依托培養協議以來,不斷創新國防生培養模式,實現3個100%:100%軍事技能體能達標、100%按期通過學分考核、100%主動申請到作戰部隊一線和艱苦地區任職。
3個100%是怎樣實現的,他們的做法給人以哪些啟示呢?
明確一個目標——走“訂單式”培養之路
華東交大畢業的國防生,個個都是“香餑餑”。
2006年,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的9名國防生,到部隊工作的第一年,就有6人被表彰為優秀基層干部,3人榮立三等功。許多部隊領導反映,華東交大畢業的國防生有一個鮮明特點:專業優勢明顯,一到部隊就能用得上。
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成功的探索。簽約之初,華東交大領導確立了一個新的理念——走“訂單式”培養之路。為此,他們到南京軍區機關多個部門廣泛征求意見,深入到一線部隊了解專業需求,把目標定位在為作戰部隊一線培養輸送合格人才上,部隊需要什么專業,就提供什么專業;崗位需要什么素質,就強化什么素質。
登錄南京軍區人才網站,華東交大共有12個專業招收培養國防生,其中有3個國家級品牌專業、6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這些專業與部隊信息化建設關聯度高,都是部隊建設迫切需要的。
在課程設置上,他們著眼國防生主要補充到作戰部隊基層崗位任職的實際,注重加強了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鍛煉,經常組織國防生到駐軍部隊參觀部隊新裝備演練。
在培養模式上,他們探索形成了“三個明確三個接軌”的培養工作路子,即:素質標準明確,與部隊任職需求接軌;培養方案明確,與高校育人規律接軌;目標定位明確,與培養補充方向接軌。
“畢業國防生素質與崗位任職需求實現有效對接,走‘訂單式’培養之路,功不可沒。”南京軍區政治部干部部周部長如是說。
確立一個理念——千里馬是“賽”出來的
“考上國防生,進了保險箱”,這是對招收國防生的一種誤解,在華東交大更是沒有市場。
江西籍學生小鄒,2005年考上華東交大國防生。當時,他在交大招收的江西省40名國防生中高考總分排名第二。進入學校之后,他放松了學習訓練要求,第二學期結束,有多門課程考試不及格,今年上半年由于沒有取得足夠學分,被解除國防生培養協議。
在華東交大國防生中,人人都有學習緊迫感,個個都有本領恐慌感。近4年來,共有9名在校國防生由于學習、訓練不達標等原因被淘汰。
華東交大黨委張書記說的很形象:如果說國防生是“千里馬”,那么招收選拔是相馬,教育培養則是賽馬,賽馬與相馬同樣重要。
為從源頭上提高培養質量,他們出臺優惠政策,采取舉辦招生專場咨詢會、開設招生網站、開通招生熱線和組織在校國防生給母校寫信等辦法,吸引高素質青年報考國防生。同時,他們還嚴格篩選制度,2006年,在校選拔國防生計劃有3名女生,雖然報名人數達20余人,但他們堅持“選優”原則只錄取了2人。
人才培養沒有激勵獎懲機制,就不可能保證質量;培養過程實行淘汰,是為了到部隊后不被淘汰,在未來戰場上不被淘汰。在這方面,學校領導的認識高度統一。為了讓國防生經受嚴格的鍛煉,他們制訂了一整套的激勵獎懲措施。
——文化學習全程監控。定期與學校教務、學工部門溝通聯系,建立學業警示制度,對學習成績滑坡掉隊的,及時亮紅燈;對個別跟不上的,采取措施進行幫帶;對學習成績不達標的,堅決淘汰。
——軍政訓練分年度達標。把國防生軍政訓練課分解到各個年度、各個學期,軍政訓練成績納入學分制管理;與駐軍單位建立代訓機制,利用暑期組織國防生到部隊進行集中訓練;對年度訓練考核不達標的,堅持補訓補考。
——畢業評估一票否決。把國防生綜合素質細化成46個小項,畢業前一項一項達標評估,學校、選培辦和訓練專家進行“三堂會審”,考核不達標的,一票否決。 把握一個規律——彈好習文練武的“鋼琴曲”
眾所周知,國防生相對于普通生而言,既有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的任務,又有參加軍政訓練的要求。如何科學統籌,彈好習文練武的“鋼琴曲”,是一門學問。從華東交大的一份國防生教學訓練計劃就可見一斑:500多個軍政訓練學時有機融入教學計劃,分解到4個學年8個學期,軍事法概論代替了大學法律基礎,隊列訓練代替了大學生入學軍訓,軍事體育代替大學體育,軍政訓練課代替了部分公共選修課……
國防生培養“重文”還是“偏武”,在很多地方是一對矛盾。華東交大領導認為,習文和練武都是國防生素質的基本要求,必須兩個輪子一起轉,不能偏廢一方。他們不是緊一點和松一點的關系,也不是加一點和減一點的關系。實現習文和練武是可以統一的,關鍵要彈好“鋼琴”。
2008年6月28日,華東交大6個學院收到一份通知:“今天下午,國防生要集中聽取部隊專家的軍事知識講座,請有關專業學院準予國防生請假。耽誤的專業課由各學院在本周內安排補課。”
華東交大國防生學院高院長介紹說:“這樣的臨機調控,是學校今年來的第一次。這樣的通知,只有主管校領導才能批準下發。”
記者得知,華東交大建立了一套科學規范、張弛有度的學習訓練臨機調控機制,對國防生集中軍政訓練和參加重大活動,專業學院要積極配合,并在活動結束后安排補課;對學習任務重、復習考試階段,駐校選培辦減少活動安排,耽誤的軍政訓練,由選培辦安排補訓。
弘揚一種價值——讓基層成為“圓夢”的起點
80后的年輕一代,人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今年,華東交大畢業的94名國防生,全部向組織遞交決心書,要求到作戰部隊基層連隊任職。近3年來,該校畢業國防生100%申請到一線和艱苦地區任職,沒有一人違約或淘汰。
在南京軍區部隊,“下得去、穩得住、吃得苦、干得了”成了華東交大國防生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今年新生剛入學,交大駐校選培辦進行“報考動機”調查,結果顯示:想當軍官的40人,為家庭經濟減負的37人,想通過這個平臺當公務員的57人。
國防生入學動機多元,是客觀事實,也無可厚非。交大領導和選培辦進行了認真反思,他們明白:一紙約定不代表一生堅定,關鍵在于教育引導國防生找準個人追求和事業需要的交匯點。
“請建功基層的國防生回母校現身說法,是他們有效的一招。”國防生童建程去年剛入學就打“退堂鼓”。正當他思想困惑之際,畢業學長、某炮團排長胡朝輝正好被請回母校現身說法。聽了學長介紹自己帶領班排榮立集體二等功的體會,小童的思想受到觸動。如今,當上了模擬連班長的他感慨地說:“國家培養我們,部隊需要我們。畢業后,我也要到基層干出點名堂。”
讓培養補充的方向更透明些,讓扎根基層的思想準備更充分些。不論是招生宣傳,還是在校教育,他們都開誠布公地介紹情況,鼓勵國防生把基層作為奮斗的起點。
每個學年的暑假,他們把國防生拉到部隊,與基層戰士實行“五同”。很多國防生說,原來我們對部隊“霧里看花”,現在親身體驗基層生活,提前熟悉崗位環境,思想準備更充分了。
“基層是我建功軍營、圓夢人生的舞臺。”國防生陳佳畢業后分配到地處大山深處的某機務站,擔任排長期間,不僅個人思想穩定,還善于做戰士思想工作。不到一年時間,就被任命為機務站代理站長。
“公開透明的培養方式,使我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陳佳的體會,也是華東交大國防生的共同心聲。這幾年,華東交大畢業國防生,到部隊100%勝任基層崗位任職需求,70%獲得團以上表彰獎勵。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