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辦航空運輸學院
2008-10-22 16:26:18
來源:
本學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首批飛行技術專業中的18名本科生,順利通過美國飛行學校教官的考核,赴美接受為期一年的實飛訓練。與此同時,工程大新一屆2009級飛行員招生面試工作正在進行,報考者踴躍。飛行技術專業已成為工程大與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學的又一亮點,也是本市校企合作辦學的一個優秀案例。產學研合作,是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的有效模式。上海工程大與上航公司于1993年合作創辦航空運輸學院,學院實行“雙主任制”,由學校和企業各自派人擔任,雙方對學院的辦學方向、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經費籌措等進行討論和研究,制定相關舉措。如今,該學院已有飛行技術、航空器械維修、國際貨運、航空機電設備維修、民航商務、空中乘務等七個本、專科專業。
校企合作辦學,市場信息靈通,工程大航空運輸學院的專業設置緊跟行業人才需求。據業界預測,未來三至四年,我國需要新增約7000名飛行員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國內非軍事院校中的幾所傳統飛行學院,每年為民航提供的飛行專業畢業生約500人,即便再加上部隊轉業的飛行員,也難以滿足國內民航企業發展的需求。為此,工程大與上航聯合開辦飛行技術專業,從去年起開始招生,培養具備扎實飛行技術理論知識和過硬飛行實踐能力的飛行人才。該專業也成為本市高校中第一個培養民航飛行員的本科專業。又如,早些年航空器械維修專業招生數少,2003年開始航空公司對這方面人才需求激增,于是工程大該專業立即擴招一個班。今年學院又瞄準了新的“增長點”———空中管制與飛行簽派人員,計劃增設相關專業方向。
在工程大航空運輸學院,一學年有三個學期,“理論學習學期—工作學期—理論學習學期”,被稱為“三明治”教學模式。“工作學期”設置了階梯式要求:大一不要求專業對口,只要求學生以“職業人”身份融入社會;大二要求學生從事的崗位實現寬口徑專業對口;大三鼓勵學生選擇與所學專業對口的崗位。每個“工作學期”有6—7周時間,本科生需參加三個“工作學期”,通過考核獲得規定學分,并獲得用人單位和學校共同簽發的“產學合作教育實踐證書”,才能畢業。
校企合作,還加強了高校科研攻關的實力。工程大航空運輸學院在民航制造與民航服務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研究,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完成了民航運輸市場預測航線網絡化與計算機仿真、民航客運服務質量、航空公司飛機融資租賃等一系列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在上航等航空企業得到應用。據悉,上海工程大與上航公司的合作辦/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