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新政策 不在讓考生受“二志愿歧視”
●今年我省本專科5批次實行平行志愿●一、二、三本第一志愿可填4個平行院校●一專、二專第一志愿可填5個平行院校
【新政解析】
我省今年高招將在普通文理科本科院校的一、二、三批次和高職(專科)院校的一、二批次試行平行志愿。這是今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改革力度最大的部分。
按照我省今年的招生新政策,本科院校的一、二、三批次均設A、B、C、D平行的4個院校志愿,高職(專科)院校一、二批次均設A、B、C、D、E平行的5個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均設6個專業志愿和1個專業服從志愿。考生不會再因為將某學校放在了自己志愿填報的第二、第三或第四位置而受到這些學校的“歧視”。
平行志愿錄取結束后,對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和院校追加的計劃面向批次線上未錄取的考生“征集志愿”;同時,批次線下20分之內的考生也可以據此計劃填報“降分征集志愿”,作為批次線上未完成招生計劃院校降分投檔的備檔。“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均設A、B、C平行的3個院校志愿和1個院校服從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均設3個專業志愿和1個專業服從志愿。
征集志愿錄取結束后,仍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和專業按考生填報的“降分征集志愿”逐分降分投檔。
此外,為幫助廣大考生和家長加深對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尤其是平行志愿設置的理解和認識,本報下周將邀請省考試院專家,重點對平行志愿進行深度解讀,使廣大考生和家長充分認識平行志愿意義、好處,以及填報志愿所面臨的風險,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掌握志愿填報的方法、技巧,提高志愿填報的針對性和成功率。
【實例演示】
平行志愿如何投檔?
A、B、C、D四院校逐個檢索符合條件就投檔,由院校決定是否錄取
舉例而言,第一志愿里設有A、B、C、D四個平行校志愿,考生依次填報后,錄取時首先將考生檔案投到考生填報的A學校,如成績不夠,則將考生檔案投到B學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檔條件,就不再向C和D院校投檔。
假設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的文科錄取分數線分別為544分、527分、512分、501分。按照往年情況,考生小劉將復旦作為第一志愿,結果他考了530分,雖是高分,但由于第一志愿沒填好,很可能落到了一般本科院校。今年,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機率將降低。假如考生填A、B、C、D四所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分別為540、520、510、500分,他考了530分,那就很大希望會被B校錄取,如果考了512分,就很可能會被C校錄取。
同時,省考試院專家也表示,在這個過程中,相關院校看不到考生所填報的A、B、C、D四個院校的具體排位,因此,考生不會因為將某學校放在了自己志愿填報的第二、第三或第四位置而受到這些學校的“歧視”,而是和其他在第一位置填報A學校的考生一樣競爭,達到投檔線就可以順利投檔,這就是與第二志愿的最大區別所在。
依此類推,只要被檢索的院校中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校投檔。檔案投出則完成該考生的投檔過程,投檔后由院校決定錄取與否。
【風險預測】
平行志愿存在四大風險
第一志愿的“A”要謹慎填報,四個志愿間應有梯度
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為平行志愿就是“保險志愿”,只要分考得高,學校可以任意挑,這是完全錯誤的。“平行志愿”仍然存在高分落榜的可能。風險一:2%~20%考生可能被退檔
為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很多學校都會要求把提檔比例控制在102%~120%之間,這就意味著每個學校將有2%~20%的考生會被退檔。
對策:考生填報應謹慎,要根據自己的學業成績找準定位,尤其是要填準第一志愿的“A”。考生選擇“沖刺”一所學校時,必須考慮到沒有“沖上去”帶來的后果。風險二:一味求熱門專業易“落空”
假設某考生一本填報的4個志愿依次為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被投檔到北京大學,但該考生排名靠后,同時不愿接受專業調劑,北京大學根據招生計劃數將該生退檔,考生就直接落到了征求志愿檔,而無法投檔到填報的其他三所院校。每批次的投檔情況都與上述相同。
對策:考生填報志愿時要正確評估自己的綜合實力,填報專業不當,如考生填報的專業扎堆,又不愿意接受專業調劑等,被退檔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考生填報志愿時要謹慎。風險三:雖是平行志愿但也有順序
理論上講,一、二、三本批次的4個志愿和高職(專科)兩個批次的5個志愿全是A志愿,但在操作中,A、B、C、D志愿是有順序的。如果考生填報了A、B、C、D4所院校,投檔時先看A志愿院校的投檔情況,如果A院校額滿,再向B志愿院校投檔,如B院校額滿,再投向C志愿院校……依次類推。有的考生不能準確定位,選擇自己高考成績達不到錄取分的院校,或為提高命中率選擇錄取分遠低于自己高考成績的院校,這樣都會產生被退檔或錄取結果不理想的情況。
對策:一是準確把握自己的實力,參照自己的成績在群體中的位置。二是準確估計考試時的心理狀態,不排除比賽型的考試心理素質。對考生家長來說,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動情況。風險四:志愿之間沒“梯度”易落榜
若考生在填報時填報的志愿偏高,或沒有梯度等,也可能出現高分落榜。如某考生填報志愿為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大、廈門大學,其考分未達到復旦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就很有可能高分落榜。因為各名校是同時投檔并錄取的。
對策:為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同一批次志愿中,院校之間要有梯度。按照專家的說法,一般四個志愿的梯度應根據“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來設計。考生可參考各院校往年的錄取分,與自己作比較。 (實習生王倩記者武靜)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