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3+X+1”高考模式撩開面紗 各科變化詳解
高考相關消息:2007年度山東省高考 "3+X+1"方案詳細解讀
山東2007年高考考試說明出臺 明年用3+X+1模式
兩部門聯合下發通知 建戶籍核查機制防高考移民
2007年是我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后的首次普通高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高考各科目均由我省自主命題,采用“3+X+1”模式。
12月19日,記者從市教育部門了解到,備受關注的2007年普通高考山東卷考試說明已于近日出臺,“3+X+1”高考模式終于撩開面紗,高考總分750分,文綜、理綜的分值由原來的300分調整為240分。在普通高考中首次出現的“1”也露出真面目。
“1”露出真面目
對我省2007年高考中首次出現的“1”,《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課程標準實驗版)山東卷考試說明》進行了詳細解釋!1”是“基本能力”測試,考試范圍涉及高中新課程的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人文與社會、科學六個學習領域的必修內容,是對新課程普通高中畢業生應具備的適應社會生活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能力及科學與人文素養的考查,文理科考生皆考。
“基本能力測試”共有5個命題指導思想,分別為基礎性、整合性、導向性、開放性、時代性。試題設計注重考察考生應具備的適應社會生活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均采用綜合題的形式,打破學習領域與學科界限,以研究主題的形式,借助一定情境對各相關學習領域與學科知識進行適度的整合,不機械劃分各學科所占分值的比例。
與其他科目不同,“基本能力”測試不是六個領域課程的簡單相加,而是從相關學習領域、學科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及社會實踐中抽象出來的一種綜合性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設置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新課程的實施,引導學校和學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糾正文理偏科,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基本能力”測試的命題,將按照六個領域的課程標準,和有關科目的《考試大綱》所規定的范圍進行。試題注重問題的真實性和情境性,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充分考慮城市和農村不同教學條件和能力,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識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題目,避免偏題、怪題,力求公平公正,力求難度適中,以避免和解決考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應試。
“基本能力”測試的目標主要包括九項內容,考試形式為筆試、閉卷,試卷卷面分值為100分,以考生實際得分的60%計入高考總分?荚囉脮r為120分鐘。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均采用綜合題的形式。第Ⅰ卷為單項選擇題,由3~5個題組構成,共15個小題,每小題2分,分值共30分。第Ⅱ卷由5~8個綜合題構成,根據考察需要,在每個綜合題內部設計多種題型,包括單項選擇、填空、問答、識圖、繪圖、判斷、列表、設計、歸類、連線(匹配)等,分值共70分。
“3”的變化不明顯
語文的試卷結構、考點、題型、能力要求等,基本上與2006年一致,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原現代文閱讀中的文學作品閱讀———俗稱“大閱讀”改為選做題,要求考生從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兩個閱讀文本中任選一個文本作答,文學類文本閱讀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作品,4題共18分;實用類文本閱讀包括訪談、調查報告、新聞、傳記、社科論文、科學小品等,也是4題18分;二是考試能力要求,在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五種能力之上增加了“探究”能力,并在選做題的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作了具體說明;三是選做題說明中指出,要了解“文學體裁”和“實用類的文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數學有四點新變化:函數內容中,新增了冪函數的概念及圖像與性質,函數與方程;新增設了算法與框圖,推理與證明,定積分與微分基本定理,刪去了極限的內容,此外,文科中刪去了排列組合與二項式定理;立體幾何在新教材中分成必修和選修兩部分,選修部分只要求理科學生掌握,必修部分要求掌握簡單的空間幾何體的畫法、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公式,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概率與統計部分,文理科要求的也有較大差異。
英語刪掉短文改錯題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2007年英語命題在考試內容、考試要求等方面都作了大幅調整,命題更為靈活和自主。增加了閱讀表達,明確了新課標規定的八級目標要求,要求詞匯量為3300個左右;對聽力和閱讀以及寫作提出了較為翔實的要求;刪掉了有誤導因素的短文改錯題,增加了突出運用的閱讀表達題;調整了分值的比例,完型填空題為20分,閱讀表達題為15分,作文為30分;對閱讀表達這一新題型的題目作了必要的限定;參考試卷給定閱讀理解4篇,每篇5題;首次給定二卷作文的給分范圍和評分要求;在附錄中詳盡地羅列了語法項目、功能意念、話題項目等要求,并對詞匯表中的詞性做了標注要求。
“X”內容相對穩定
從地理《說明》中的樣題來看,多以現實問題或山東區域背景,來考察考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必考內容中出現很多新增考點,同時部分考點中的說明中運用的專業術語發生很大變化。例如: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等。
歷史學科發生了較大變化:試題分為必做和選做兩類,首次出現答題紙。從題量上看,歷史學科的選擇題由去年的11個減少為8個,分值為32分,一個學科內的必做大題,分值為25分,還有三科綜合題35分中歷史學科占11分。另外,必須在三個選做模塊中選擇一個模塊必做,分值為10分。歷史的全部總分為78分,從考點分析與2006年相比有很大變動,增加了多年不考的古代希臘、羅馬歷史,刪減了一些內容,如民族解放運動等,再加上是三個選做模塊選一的形式,總體上看內容少了。但從試題本身看,更加注重情景的設置。試題的命制將以能力立意為主,重視“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和運用。這樣實際上加大了試題的閱讀量,選擇題變化較大,對考生獲取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可能是較大考驗。
政治的考試更加關注社會生活?荚嚪秶黾恿恕拔幕睢保ū匦弈K)和“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選修模塊);考點必修部分增加了選考內容;題目及分值設置必考內容中政治約占36%,必考有9道選擇題,占36分;一道學科內綜合非選擇題,占25分;一道三科綜合非選擇題,政治占13分;選考為非選擇題,考生必須在兩個選考模塊中任選一題作答,每題10分;更加關注社會生活,不僅關注國家社會大生活,也關注學生身邊小生活;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理解、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更加注重對考生人文素養及學科素養的考察;新增加的選考內容題量符合考生實際應考水平,適當減少了學生的復習負擔,提供了一定的選擇空間。參考試卷的題目材料新穎,設問靈活,富有開放性。
物理內容包括必考內容(物理1,物理2,物理選修3—1,物理選修3—2)和選修內容(物理選修3—3,物理選修3—4,物理選修3—5)。其中必考內容的考察包括7道多選題(共28分)和第二卷中一道實驗題與兩道計算題(共45分)。選做題分別針對選修的三個模塊命制三個主觀性題目,學生可從中選兩個作答(共16分)。可以看出,2007年的山東卷物理比以往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察,采用了選做題,為學生能力的全面發揮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在實驗的考察上,新增加了“探究動能定理”,第二卷的三個必做題和兩個選做題在每一題中都可以設有若干小問,以增加知識的覆蓋面,選修3-4新增了“相對論”的考察。選做題從各模塊難度均衡及平穩過渡的角度看,更加注重對主干知識的考察。從山東卷的考試說明可以看出,物理在“X”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而且“X”的區分度將主要體現在物理上(第一卷只有物理題是多選題),這些應引起2007年考生的高度重視。
化學共計78分,其中必考部分Ⅰ卷28分,7個小題,Ⅱ卷必考部分42分,三個大題,選考部分8分;瘜W必考內容包括化學1、化學2、化學反應原理;化學選考內容包括從“化學與技術、有機化學基儲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一個模塊。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仍然是三個方面,即“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瘜W必考內容從“化學科學的特點和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化學實驗基幢等幾個方面進行要求。
與往年相比,2007年高考生物學占73分,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試題的類型和考試內容也有很大區別。第一卷選擇題8個小題,共32分,第二卷的非選擇題2個小題,33分,都為必做內容。第三卷2個小題,每題8分,從中選做一道題目。舊教材中的一些重點內容,如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礦質代謝、生殖的方式等,都不在新考試說明的考查范圍之內。增加的內容主要是一些實驗和選修內容,如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蛋白質工程、酶的應用、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應用等。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