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卡學生"高考遇阻 京40位家長結成"綠卡聯盟"
為了孩子40余位父母走到了一起
家住大興的李麗1990年帶著女兒從老家東北來到了北京,當時她女兒只有兩歲。一轉眼16年過去了,女兒已經進入高三。“孩子成績非常好,但高考問題一直像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我的心口。”李麗表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有辦法都想盡了。
一天中午,李麗偶然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新聞,里面講了一位姓王的女士跟自己情況一樣,但報上沒寫名字,只透露了王女士的女兒在101中學念高三。“我揣著報紙就從大興出發了。”李麗說,整個下午就在101中學的14個高三班里轉悠,見人就打聽。一直到下午5點多鐘,終于找到了王女士的女兒。“當她媽媽知道消息后打電話給我時,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幾年來,通過網絡、報紙甚至朋友、同事介紹,40余位具有相同遭遇的父母走到了一起,他們戲稱結成了“綠卡聯盟會”,幾年來,他們分別到北京市人事局、教育局、高招辦、市政府反映,但都沒有什么效果。
“我們找到北京市人事局人才調配科,向他們反映了教材改革、各地自主命題,孩子們沒法回去參加考試等現實困難。”王女士稱,人事局方面表示已經了解到相關情況,一直在跟北京市教委那邊協商,但沒有協商出什么結果。
盡管離高考報名越來越近,一些孩子在2007年參加高考的家長也知道在短期內出臺相關政策的可能性很小,但他們還一直為此奔走著。“我們的孩子可能趕不上了,但為了能讓以后更多的綠卡持有者的孩子能享有在北京參加高考的權利,我們會一直努力下去。”一直主張向各級部門請愿并積極組織聯絡的劉先生說。
教委:非北京戶口學生不能占北京考生名額
據了解,北京市政協委員韓志軍2005年提出提案后,曾經有一位北京市教委的工作人員專門前來與韓志軍先生溝通過。“他最主要的意思就是一旦這個口子打開了,北京市的教育資源會受到沖擊。”韓志軍的秘書稱,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要出臺相關政策不是教委一個單位的事,還牽涉到發改委、教育部等相關單位。
記者致電北京市教委相關部門人士,得到的答復是,高校在各地招生都有一定的指標和名額。非北京戶口的學生可以享受在北京讀書的正常權益,但是不能占用北京考生的錄取名額,因此仍然要求回原籍考試。
記者詢問,按照教育部《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規定:“省級招生委員會可按照以考生戶籍為主、與在本地區高中就讀一定學習年限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本地區實際就報名條件、時間和有關要求作出具體補充規定”,此外上海、天津、廣州等地也已經按照教育部上述精神,允許持工作居住證子女在當地上滿三年且高中畢業的參加當地高考招生的情況時,該人士表示,市教委是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規定來行事的,還沒有接到通知指示非北京戶口考生可以在北京參加高考。
而國家教育部相關部門人士則表示,非本地戶口生源是否能在當地參加高考,由各省教委自行決定,教育部不作硬性規定。
權威回應:綠卡孩子在京高考“十分必要”
北京市政協委員韓志軍曾經在2004、2005兩年連續提出議案。“在《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制度中增加子女高考條款,此項工作實施難度不大,而且十分必要。”韓先生認為,允許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證人員的子女高中階段在京就讀,享受北京市民待遇,但在高考環節卻又將大門關上,不允許他們在京參加高考,這個規定應該進行調整。
針對相關部門所擔心的“口子”放開后會引來大批高考移民的情況,韓先生表示,在數萬持證的外地人才中,子女參加高考的每年不過千余,不會對北京學生造成沖擊。另外,可以對考生在京就讀年限以及其父母在京工作年限作出規定,比如3年或5年以上,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和“市民待遇”的含金量,更好地體現北京市對外地人才的關懷。
(責任編輯:yuxue)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