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知識點:十四個古詩詞詩歌表達技巧

2017-08-02 15:29:17 來源:精品學習網

  "高考語文知識點:十四個古詩詞詩歌表達技巧"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表達技巧鑒賞是高考古詩詞鑒賞命題的重點,命題形式上有單獨設題,也有結合形象、語言或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感情態度等內容綜合設題。古詩表達技巧的類型盡管種類繁多,但做好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工作,是解答表達技巧鑒賞題的前提和關鍵。常見的表達技巧:

  (l)描寫

  描寫,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杜甫《漫成一首))),詩歌從水中月影寫起,生動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刺的響聲,一靜一動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詩人抒情言志離不開景物描寫,而景物描寫方法又是復雜多樣的。從景物描寫手法上來鑒賞,一般要注意作者觀察和描寫的角度(正面和側面、實寫和虛寫、動景與靜景、遠景與近景、形色聲態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寫的表現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筆、對比和襯托、比興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寫景物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夸張、借代、對偶等)。常用的描寫方法:

  (2)烘托

  烘托原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在文學創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來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是側面描寫的一種方式。

  根據甲、乙兩物的對象特征,烘托又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類:1)以人烘托人。如樂府詩《陌上桑》中詩人分別借“行者”“少年”“鋤者”等人的反應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全詩除了首句點明描寫對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過描寫其他景物來寫“雨”的,詩人成功運用以物托物的藝術手法,仿佛使人感覺到船帆上、鳥羽上、天際上、大樹上全都籠罩著蒙蒙細雨。

  3)以物托人。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詩的前兩句通過對冬天惡劣環境的烘托,刻畫了釣雯的獨特個性及其樂觀豁達的情懷。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三次描寫月光,分別烘托出了琴聲的美妙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

  (3)渲染

  渲染也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一般在需要強調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中的形象更鮮明突出。渲染在文學創作中主要是指通過對環境、場景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等細節的描寫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表達效果,它主要是從正面來描寫對象的。如樂府詩《江南可采蓮》:“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首詩開頭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江南景致圖。后四句以東西南北方位的變化和魚兒的活動為中心,顯得活潑、自然、有趣。采用復沓句式而略有變化,更令人聯想到采蓮人在湖中泛舟來往、歌聲相和的情景。詩中沒有一一直接寫人,但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渲染,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使人感受到一片勃勃生氣,聯想到采蓮人內心的歡樂。

  (4)襯托

  襯托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襯托所列舉的事物間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關系。襯托手法分兩種:一種是正襯,一種是反襯。

  (5)工筆

  是對事物注重局部細節描寫,對之進行精雕細刻、濃墨重彩的描寫。如李端的((鳴箏》“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以“時時誤拂弦”的工筆刻畫,傳達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態。

  (6)白描

  本是中國繪畫技法的一種,一般用墨線粗線條勾勒,不加色彩渲染,移用到文學創作上,即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簡潔明了地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寫的詩歌,看似平淡,細細品味,卻意味深長。如孟浩然的塔春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都惜墨如金,分別粗線條地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詩人歸隱田園的情景。

  (7)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它措的是對事物的特點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排陳述。如《孔雀東南飛(并序)》中的“……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夸張性的鋪陳,旨在描寫蘭芝的美,更表現她的從容鎮定.

  (8)比興

  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并序)》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殉情的故事。

  (9)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有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這兩句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詩人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通篇用比喻就是象征,如于謙的《石灰吟》。

  (10)曲筆

  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后兩句于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11)動靜結合

  動和靜這對矛盾,在詩歌中常表現為相反相成、互相轉化、對立統一。詩中人、事、景可以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h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也可以化動為靜,即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的瀑布化為靜態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大的贊頌。還有化靜為動者,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生動描繪了祖國北方的壯麗雪景。

  (12)抑揚結合

  對要褒的人或物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先抑后揚和先揚后抑,無論哪種表現形式,都是為了突出后者,強調后者。如南宋詩人葉紹翁《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詩的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出墻春色,前后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博,后面高興。這里采用了欲揚先抑法。

  (13)虛實結合

  中國古典詩詞中,存在著大量的虛實結合的現象。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互相映襯,交織在一起表達同樣的情感,可使作品的結構更緊湊,形象更鮮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上閩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是實寫;下閩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14)正側結合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描寫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琵琶行(并序)))中除了從正面描寫琵琶女的演奏技藝高超,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以此來表現其演奏技藝高超之外,還有借側面描寫來襯托琵琶聲引人人勝的文字,如“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以及“江州司馬青衫濕”。從聽眾聽得人神、陶醉、動清的表現更能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藝之高超

  (責任編輯:郭峰)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分享“高考語文知識點:十四個古詩詞詩歌表達技巧”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国产91麻豆 |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在线 |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中文字幕酒后影院 | 亚洲乱AV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