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2017北京高考作文:《共和國,我為你拍照》
2017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題中的“共和國,我為你拍照”一時間在網絡上被熱議。專欄作家“老愚”認為,這是"檢驗政治正確與否"的題目,北京今年出此作文題,不過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政治忠誠。為此,我有一些不完全相同的看法:
第一,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來看,通過作文題目引導學生關注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是語文教育的必然選擇。
我們都知道,語文學科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育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生發出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民族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從小建立國家情懷,繼承中國傳統道德中“以天下為己任”的君子品格。而當今世界,無論哪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始終把熱愛自己的祖國和文化作為培養學生的基本目標,可以說,“愛國”的主題體現了人類的普世價值。而當前,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這是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目標,也是幾代中國人從貧弱走向富強的中國夢。這個“中國夢”不是虛空的,是和每一個中國人息息相關,更是和正在考場答卷的每一位莘莘學子息息相關的。因為到2049年,這一批學子正是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倘若現在不引導他們關注個人發展與國家富強的關系,不去關注個人在祖國建設中的作用,也不去繼承先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良傳統,那么共和國的偉大復興又何在呢?縱觀語文教育發展的歷史,從語文學科本身出發,我們常常會非常排斥語文成為政治的工具,似乎覺得語文和政治一扯上關系就變了味道。但事實上,每一個中國人對國家的興亡、民族的命運、政治的發展都負有一定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生活,也離不開政治。而這,正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教育所缺乏的,責任擔當、國家情懷,從一則高考試題的正確引導開始,或許一切還為時不晚。
第二,從高考作文的特點來看,高考作文本身就不同于一般的寫作,并不存在真正能夠“自由發揮”的考題。真正的寫作強調的是有感而發,表達真情實感。同時,寫作是一種對話,針對不同的交際對象有不同的寫作方式。然而,命題作文本身就不可能做到上述兩點:題目是固定的,時間是有限的,寫作的對象也只能是閱卷老師。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考作文題即便再開放,也是“戴著鐐銬跳舞”,不存在真正讓學生“自由發揮”的考題,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這樣的局限之下,即便不是這樣的題目,也很難真正保證不是一場“規定動作的諂媚激情表演”。但凡是“考場作文”,都會追求“寫得好不好”,因此無論怎樣的題目,都必須保持“政治正確、激情飽滿,充滿了正能量”。所以這個問題如果要問責,題目固然有一定的導向性,但更要追究的是高考作文評價的標準:是誰規定了作文一定要正能量呢?是誰規定了只有歌功頌德才能得高分?誰規定了答案只有一種呢?可能未來最需要改的,是幾十年來作文評價的標準,只有標準變了,才能真正促進國民寫作能力的提高。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評2017北京高考作文:《共和國,我為你拍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