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熱點話題:“40歲4 000萬”,財富=成功?
育路網為同學們搜集整理了高考作文熱點話題:“40歲4 000萬”,財富=成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40歲4 000萬”,財富=成功?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當你40歲時,沒有4 000萬身家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的學生……”這是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于2011年4月4日發的一條微博,也是他對研究生提出的要求。董藩教授認為:“對高學歷者來說,財富意味著奮斗意識和汗水,貧窮意味著無能、懶惰、恥辱和失敗。”
請你針對上述新聞,寫一篇評論,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師者心,父母心
◆ 江西省宜春中學 黃春英
師者心,父母心。
——題記
據說,貓本是老虎的師傅,但老虎學成本領之后卻想對貓下毒手,幸好貓還留了一手,沒有把爬樹的本事教給老虎,于是虎雖厲害,卻也有其短處——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民間傳說。這傳說最大的功效,就是民間師傅帶徒弟,為避免競爭傷及自己的飯碗,普遍學會了留一手。其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師傅做的煎餅永遠比徒弟做的好吃。
但學校教師不是民間師傅。放眼看看我們的周邊就明白了,哪所學校的哪個教師會有“留一手”的心機?一如我所遇到的、見到的、聽到的,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巴不得學生有出息,恨不能把自身的本領全部端給學生,碰到個別不開竅的學生,教師總是千方百計來開導,有時簡直可以用絞盡腦汁來形容——正所謂師者心,父母心。
曾經有位同學非常聰明,可玩性特別大,進入高三,仍然整天嘻嘻哈哈過日子,任憑班主任如何苦口婆心,依然不見消停。班主任再也忍受不了,便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罵他:“你要是能考上大學,我就從這教學樓跳下去。”那同學當時臉色就變了,從此發憤圖強,成績扶搖直上,考大學不在話下。
一次同學聚會,同學們都問他:“你恨不恨班主任?怎么不去讓他跳樓?”那同學笑著說:“哎呀,你們腦袋進水了是吧?那都是班主任的激將法呀!我謝謝他都來不及,還讓他跳什么樓?”
激將法,就是利用人的自尊意識和逆反心理,以“刺激”的方式,激起對方不服輸不受辱的情緒,將其潛能發揮出來,從而得到不同尋常的說服效果。《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派人送給司馬懿一大箱女人的衣服,目的就是以此恥笑其膽怯,激怒他而令其出戰。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少年時數學成績并不好,初一時算術甚至不及格。有一次,老師公然在班上宣稱:假如你們當中將來會有一個同學沒出息,那么這個人必定是華羅庚。也許這位老師當初并未意識到,他的奚落對華羅庚來說正好是激將法的“絕唱”。正是這種奚落,這種激將,促使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發奮攻讀,19歲就開始發表數學論文,25歲就躋身世界屈指可數的大數學家之列。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但許多大學生以為進了大學就是進了保險箱,依然迷戀網絡游戲不思進取,依然高喊“六十分萬歲”的口號而逍遙自在,依然得過且過不肯奮斗。直到畢業也是“五沒”學生:沒有獲獎證書,沒有等級證書,沒有實踐經驗,沒有動手能力,沒有創新精神。找不到工作,便怨天尤人,卻從不反思自己為什么沒人要;成天窩在家里“啃”父母,卻渾然不知羞愧。
40歲之前賺上4 000萬,賺不到就不要來見我,老師羞于承認教出了這么不成器的學生。董教授的這番話,聽來刺耳,但仔細想想,卻正是為了激發學生的羞恥意識、財富意識、奮斗意識、自強意識、責任意識,正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不斷進步。何錯之有?
40歲,4 000萬,看來遙不可及,可十多年之后,誰能保證董教授的學生中就不會出現中國首富、世界首富?恐怕到時候這些學生們都會感激當年老師的這番話吧。由此,說這一席話,何過之有?
但愿誤讀此話、歪解此話之人能冷靜下來,看看師者父母心。
點評
作者力排眾議,旗幟鮮明地替董藩教授鳴冤,在寫作方式上另辟蹊徑,多番解釋激將法:一邊是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一邊是同學們不思進取,凸顯出董教授勵志之言的現實針對性。最后以呼吁理解作結,鏗鏘有力。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作文熱點話題:“40歲4 000萬”,財富=成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