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預測:“留學生刺母案”

2017-03-30 15:44:45 來源:精品學習網

  "高考語文作文預測:“留學生刺母案”"一文由育路編輯整理,更多精選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語文】材料作文“留學生刺母案” 2011高考猜題

  【作文題干】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年4月,在上海浦東機場,發生了一個真實的悲劇:赴日留學生汪某因學費問題,與前來接機的母親發生爭執,拔出水果刀連刺母親9刀,致其當場昏迷。日前,這個悲劇又出現了“反轉”情節:原本在親戚口中,存在不打工光“啃老”、要求無法滿足會動手等毛病的汪某,時隔幾天,忽又成了汪母及親屬眼里“勤勉、懂事,知道給家里分擔壓力的好孩子”。

  請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猜題理由】【考點、熱點】

  有一種聲音,要始終關注現實生活,遠離甚至悖離生活的話題,應當也必然被高考命題所揚棄。作文當然要引導考生關注社會、人生,思考自我的健康成長。并且這個轟動社會,給人們以沉重反思的材料更應引起我們的注意。

  【構思點撥】

  “刺母案”雖然是一個極端案例,但行兇者那殘忍的9刀,不僅刺傷了含辛茹苦的母親,也刺中了我們社會的一些軟肋。面對“刺母案”,人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悖論”:母親的愛,為什么結出了恨的惡果?是過分溺愛結出恨的惡果!畸形的愛、糊涂的愛、錯位的愛,往往是悲劇的源頭。由此我們也可以談我們的教育問題,我們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應該如何培養一代新人?同時還可以談及略了孩子心靈世界的塑造、心理問題的解決問題。

  【名人言論】

  1.“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2.“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3.“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4.教育是根本大計!——托里斯夫

  5.“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林則徐

  6.正是家長的溺愛,教會了孩子自私和不孝。——艾涅斯庫

  7.“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羅隱

  8.對于幼苗,剪枝和施肥同樣重要——左伊默

  9.“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陶行知

  10.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諺語

  【最新素材】

  1.“刺母案”雖然是一個極端案例,但行兇者那殘忍的9刀,不僅刺傷了含辛茹苦的母親,也刺中了我們社會的一些軟肋。實際上,類似事件也有發生,諸如8歲乖兒子因爭吵欲掐死母親、23歲青年殺死雙親后還去網吧上網、名牌大學畢業生因母親干涉自己“人生的選擇”揮刀弒母等。在某網站關于“刺母案”的網絡調查中,近四成網友認為這是中國教育問題的體現,還有將近半數的網友認為這一事件絕非個案,而是源于社會問題。

  2.2010年度,我國留學人員總數達28.47萬人,留學生的自費比例越來越高,留學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一項針對留學澳大利亞的中國學生網絡調查顯示,留學生因業余時間無處可去而常以網絡和影碟打發時間者占26%;找不到傾訴對象和途徑的占17%;學習、工作或經濟壓力大導致失眠者占16%。自認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暢快”的,僅占被調查者的7%。

  3.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喂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4.現在的社會上,獨生子女已經越來越多,20世紀70年代,高中生物,我國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政策,來控制人口快速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現在城市百分之九十,農村百分之六十以上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獨生子女的成長引起了關注。家長們越來越寵愛這些只有一個的兒女。家長們的普遍觀點是,要給孩子在智力上提高,只有學習是最重要的,品德、體育根本不必放在心上。家長們徹底錯誤了,這種想法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埋下了禍根。

  5.有個故事,說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一次與同學在外面吃飯,吃到雞蛋時,他說這里的雞蛋不好吃,和家里的不一樣。問他怎么不一樣,他說是太硬了,家里的雞蛋是白皮的,很軟,拿著就能吃。原來,他父母一直把雞蛋剝了才給他吃。

  【寫作范文】

  別讓關愛成悲哀

  面對“刺母案”,人們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悖論”:母親的愛,為什么結出了恨的惡果?人們不能不為汪母對兒子的深愛而感動,她以并不富裕的家底、每月7000元的收入,苦苦支撐著兒子每年8萬元人民幣學費、開銷30—40萬元人民幣的華麗留學夢,甚至在兒子連刺她9刀之后還是給予原諒,希望社會給孩子機會,把“可憐天下父母心”演繹到了極致。

  這是不是一種愛?若是,那么別讓關愛成悲哀!

  或許,問題恰恰出在這過于沉重的溺愛。不少人痛惜地表示,該案例呈現出“中國式家長”的悲劇。汪母的心理和做法,和許多父母一樣,“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這本無可厚非,但關鍵在于凡事都應有度,量力而行,并且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長。一般的家庭條件,高昂的留學消費,五年的漫長時間,這本身就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母親把生活的艱難全扛在肩上的同時,也消減了孩子體驗人生、認識社會、感知責任、磨練意志的機會,缺乏“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樣的成長課程的修習,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

  這當然值得社會反思,更值得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和做子女的人來反思,反思在教育上,到底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什么?而孩子應該如何看待?或許給予的越多,得到的失望也會更多。如果任由對孩子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到頭來可能僅僅為了一點點、一次不如孩子意,就會得到孩子的怨恨,難道這是愛嗎?連自己的母親都可以往死里刺,讓人情何以堪?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溺愛,忽略了孩子心靈世界的塑造、心理問題的解決。就已經披露的案情而言,汪某可能存在調試心態、控制情緒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遺憾的是,母子之間一直未能有敞開心扉、解開心結的交流溝通,使得消極情緒一直處于積累狀態,成為一顆可怕的“定時炸彈”,汪某拔刀向母之時,就是這顆“炸彈”的啟動之時。專家指出,溺愛和棍棒都出不了孝子、才子。愛不是罪過,但畸形的愛、糊涂的愛、錯位的愛,往往是悲劇的源頭。

  別讓關愛成悲哀!

  【簡評】

  作者緊緊抓住材料中“溺愛”這一觀點,聯系實際,給我道出別讓關愛成悲哀這一觀點,進而道出畸形的愛、糊涂的愛、錯位的愛,往往是悲劇的源頭。語言平實有力,觀點鮮明,材料在作者的筆下運用的淋漓盡致。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語文作文預測:“留學生刺母案””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sese视频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图片区 |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