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輪備考高倍顯微鏡的使用與觀察
高倍顯微鏡適用于大物體表面上的特定范圍內微小目標的觀察研究和分析,育路網總結了高倍顯微鏡的使用與觀察,希望考生掌握。
1、注意事項
⑴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雙眼要注視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到快接近時(距離約為0.5cm)停止下降。
⑵必須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后換用高倍物鏡。
⑶換用高倍物鏡后,只能用細準焦螺旋來調焦。
2、低倍物鏡觀察與高倍物鏡觀察(清晰時)的比較
低倍鏡時 高倍鏡時
鏡頭與裝片的距離 遠 近
所看到細胞的數量 多 少
所看到細胞的大小 小 大
視野的明暗 明 暗
視野的廣度 寬廣 狹窄
3、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虛像。
⑴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了180度。
⑵放大是指長度或寬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積或體積的放大。視野的大小與放大倍數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數越大視野越小,看到的標本范圍就越小。
【思考感悟】為什么不直接使用高倍物鏡尋找并觀察物像?
高倍物鏡下視野小,不易尋找到目標。
思考:
1.如何理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2.觀察下圖目鏡和物鏡,回答下列問題:

(1)如何區分目鏡與物鏡?
答案結構:目鏡無螺紋,物鏡有螺紋。
(2)其長短與放大倍數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答案放大倍數與鏡頭長短的關系:①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
3.如何根據物像的位置移動玻片?
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虛像,即上下左右都是顛倒的。如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像是偏“右上方”,那么實際在玻片是片左下方。要將其移到視野的中央,應將玻片想右上方移動。
高倍顯微鏡的使用與觀察的全部內容就是這些,育路網希望考生可以保持好的心態。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生物第一輪備考高倍顯微鏡的使用與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