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1章隨堂測試題(附答案)1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一、選擇題(50分)
2013年2月15日約9時20分,一道亮光劃過車里雅賓斯克州上空,留下粗大的白色尾跡。俄羅斯航天局當天下午確認,一顆隕星以每秒大約30千米的速度墜落。據此回答1~2題。
1.該隕星所處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 )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 該流星體成為隕星時,已進入地球大氣層,因此其所處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是地月系。
答案 A
2.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層,因同大氣摩擦而產生光跡,被稱為流星現象。右圖中陰影部分為黑夜,虛線箭頭表示流星進入大氣層的方向。在流星體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從地球上觀看流星現象更為明顯的情況最可能是( )
A.a B.b
C.c D.d
解析 流星逆著地球自轉方向進入大氣層時,摩擦一般更強烈,如果處于夜晚特別是黎明時分,流星現象會更明顯,故a情況最符合題意。
答案 A
我國2013年發射“嫦娥三號”衛星,實現了軟著陸、無人探測及月夜生存三大創新,讀太陽系局部圖,M是地球的自然衛星,分析完成3~5題。
3.圖中的天體系統級別有( )
A.1級 B.2級
C.3級 D.4級
解析 圖中的天體系統有地月系和太陽系2個層次。
答案 B
4.“嫦娥三號”衛星考察的天體是( )
A.M B.N
C.P D.Q
解析 N、P、Q、M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月球。
答案 A
5.與N、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優越條件是( )
①太陽光照一直比較穩定 ②表面溫度適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④有適于生物呼吸的大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和③的條件N、P、Q行星都具備,只有②④的條件是地球獨有的。
答案 B
讀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交角圖,回答6~8題。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目前的黃赤交角是66.5°
B.圖中角a是黃赤交角
C.地軸與黃道面的交角就是黃赤交角
D.黃赤交角度數即是南、北回歸線的度數
解析 黃赤交角是黃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目前其大小約為23.5°,其與南北回歸線的度數相同。
答案 D
7.假如黃赤交角變大,那么 ( )
A.熱帶范圍變大 B.溫帶范圍變大
C.寒帶范圍變小 D.五帶范圍不變
解析 黃赤交角變大,則熱帶、寒帶范圍變大,溫帶范圍變小。
答案 A
8.地球上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產生的現象是( )
A.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B.長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時差
D.晝夜更替
解析 B項是地轉偏向力作用的結果,C項是地球自轉的結果,D項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答案 A
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9~10題。
9.在地球由D向A運動的過程中,我國出現的文化現象是( )
A.吃月餅,共慶團圓 B.蕩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歲迎春 D.望雙星,鵲橋相會
解析 由地球公轉方向和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可判斷出,D為春分日,A為夏至日,B為秋分日,C為冬至日,進而可判斷四個選項中地球所處的位置。
答案 B
10.在地球由B向C運動的過程中( )
A.北半球白晝變長,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晝變長,并長于夜
C.北半球黑夜變長,但短于晝
D.南半球黑夜變長,并長于晝
解析 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過程中,太陽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變短,且短于夜;南半球白晝變長,且長于夜。
答案 B
“天宮一號”于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此完成11~12題。
11.“天宮一號”發射時,美國華盛頓(西五區)的區時是( )
A.9月28日8時16分3秒
B.9月29日8時16分3秒
C.9月29日18時16分3秒
D.9月30日10時16分3秒
12.“天宮一號”發射時太陽直射點( )
A.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動
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動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動
D.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動
(責任編輯:李江濤)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分享“高一地理:第1章隨堂測試題(附答案)1”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