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氣復習要點總結

2017-02-10 22:24:34 來源:精品學習網

   1.鋒面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

  (1)概念:兩種性質不同氣團之間的交界面

  (2)鋒面的特點:①狹窄傾斜的過渡地帶;②兩側溫度、濕度差別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風等天氣。

  (3)鋒面系統(tǒng)的分類及天氣

  注意:

  ①冷鋒過境雨區(qū)在鋒后,出現(xiàn)雨雪、降溫天氣。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驟降,天氣轉晴;

  ②暖鋒過境雨區(qū)在鋒前,多為連續(xù)性降水。過境后,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2.低壓(氣旋)、高壓(反氣旋)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

  低壓或氣旋,高壓或反氣旋,分別是對同一個天氣系統(tǒng)的不同描述。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壓狀況的描述,氣旋、反氣旋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流狀況的描述。

  由于低壓(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氣,而高壓(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氣。

  (1)低壓(氣旋)系統(tǒng)

  氣旋的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從四周流向中心,使氣旋中心的空氣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氣在上升過程中溫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當氣旋過境時,云量就會增多,常常出現(xiàn)陰雨天氣。夏秋季節(jié),在我國東南沿海經常出現(xiàn)的臺風,就是熱帶氣旋強烈發(fā)展的一種特殊形式。

  (2)鋒面氣旋

  地面氣旋一般與鋒面聯(lián)系在一起,稱為鋒面氣旋。鋒面氣旋是我國中高緯度地區(qū)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冬半年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十分常見,除整體自西向東移動外,還應注意比較冷鋒與暖鋒的移動速度。如果冷鋒移速較快,則冷鋒附近形成較窄的雨區(qū),并伴有大風降溫;暖鋒雨區(qū)較寬,持續(xù)時間也較長。若冷空氣勢力很強,冷鋒便追趕暖鋒,直至暖空氣完全被抬升,我國東部大部分地區(qū)被冷氣團占據,氣溫明顯下降,云和降水逐漸消失,天氣以冷、晴、干為主。

  一般氣旋是輻合上升系統(tǒng),特別是鋒面上氣流上升更為強烈,常常產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風天氣。一個成熟的鋒面氣旋的天氣模式是,氣旋的前方是寬闊的暖鋒云系及相伴隨的連續(xù)性降水天氣,氣旋的后方是比較狹窄的冷鋒云系的降水天氣,氣旋的中部(兩鋒之間)是暖鋒控制下的晴朗天氣。

  (3)高壓(反氣旋)系統(tǒng)

  反氣旋的氣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層的空氣就自上而下來補充,形成下沉氣流。空氣在下沉過程中溫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結。所以反氣旋控制的地區(qū),天氣晴朗。例如,我國北方廣大地區(qū),秋季經常在高壓系統(tǒng)的控制下,出現(xiàn)“秋高氣爽”的好天氣。

  (3)存在鋒面的低壓系統(tǒng),主要活動在中高緯度,多見于溫帶地區(qū),人們習慣稱之為鋒面氣旋。在我國北方中高緯度地區(qū),一般氣旋和鋒面聯(lián)系在一起。是我國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4)低壓系統(tǒng)(氣旋)、高壓系統(tǒng)(反氣旋)及其影響下的天氣比較

  3、影響氣候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人類活動

  4、判斷氣候類型的步驟:判斷南北半球→判斷熱量帶→判斷雨型。

  (1)熱帶的四種氣候類型:各月均溫在10℃(或15℃-有分亞熱帶沙漠劃分時)以上,降水不同,氣候類型差異較大:

  ①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赤道低壓影響,終年高溫多雨。

  ②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副高或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終年高溫少雨。

  ③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移動影響形成。主要分布在南亞地區(qū),冬季盛行東北風,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風,6--9月為雨季。

  ④熱帶草原氣候:受赤道低壓和信風交替控制。赤道低壓移來時,是濕季,信風移來時為旱季,農業(yè)活動在雨季播種,旱季收割。

  重點區(qū)別:

    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草原氣候:

    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 750-100mm;

    ②前者的雨季是突變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漸變的;

    ③前者月降水量超過3個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過3個月。

  (2)亞熱帶氣候類型: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10℃,全球只有兩種氣候類型:

  ①地中海氣候:除南極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緯30o—40o大陸的西岸,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北緯25o--35o大陸東岸,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冬季--偏北風--低溫少雨,夏季—偏南風--高溫多雨。

  重點區(qū)別:亞熱帶季風氣候是雨熱同期而地中海氣候雨熱不同期。

  (3)溫帶與亞寒帶、寒帶氣候類型: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

  ①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在0-10℃之間,分布在南北緯40o--60o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高緯一側),終年受西風控制,終年溫和多雨

  ②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35o--55o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的高緯一側),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冬季受冬季風影響,寒冷干燥;夏季受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日較差大、年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④針葉林氣候:最熱月均溫在10-20℃之間,分布在北緯50°~70°N,受極地大陸(海洋)氣團控制,冬寒長夏短暖

  ⑤苔原氣候:最熱月均溫在0-10℃之間,分布北半球極地附近臨海,極地氣團控制,全年嚴寒。

  ⑥冰原氣候:最熱月均溫在0℃以下,分布在南北半球極地附近內陸,極地氣團控制,全年酷寒。

  重點區(qū)別: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前者有明顯雨季(2-3個月),后者沒有。

  (4)注意區(qū)別下列氣候:

  ①“熱草”與“熱季”:“熱季”年降水量>1500 mm,月降水也多于“熱草”;

  ②“亞季”與“溫季”:“亞季”最冷月>0℃,“溫季” 最冷月<0℃,只能在1月。

  ③“溫季”與“溫大”:用月降水量區(qū)別,“溫季”有2個月降水量>100mm。

  ④“溫海”與“地中海”:“溫海”最冷月>0℃,最熱月<20℃,降水分配較均勻,冬雨較多。

  ⑤ 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與北半球的“亞季”:降水柱狀圖特點相似(七月多雨),氣溫曲線不同。

  5、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⑴太陽輻射:是形成氣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地面狀況不同直接影響大氣中的水熱狀況,表現(xiàn)在:

  ①海洋與陸地:大陸性氣候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大,氣溫最高月在7月,最低氣溫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較集中。

  海洋性氣候日較差、年較差小,最熱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較多,分配較均勻。

  (責任編輯:康彥林)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yè)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yè):
  • 學生姓名:
  • 聯(lián)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分享“高一地理:地球上的大氣復習要點總結”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伊人成长在线综合视频播放 | 一本大道香蕉久97在线播放 | 日本美女高潮视频免费 | 制服丝袜亚洲日韩欧美在线 | 亚洲伦中文字幕另类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