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必備知識點
(一)民主選舉
1、幾種選舉方式的優點和局限性?
(1)直接選舉:
優點:使每個選民都有機會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當家人(更能直接反映民意)。
局限性:選舉成本較高,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不適用。
(2)間接選舉:
優點:適用于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選舉成本低,便于組織。
局限性:不能反映每一個選民的意愿(影響選民意愿的表達)。
★注意:人大代表-——縣級以上人大代表屬間接選舉,縣及其鄉鎮人大代表屬直接選舉;
村委、居委-——直接選舉 各級地方政府領導人-——都是間接選舉
(3)差額選舉:
優點:在候選人之間形成相應的競爭,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競選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
局限性:如果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等情況。
(4)等額選舉:
優點:可以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會限制選民的選擇。
2、我國為什么要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1)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狀況相適應。
(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
(3)根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面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3、公民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公民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的重要性)?
①選民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斷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行使好民主選舉的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②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樣行使選舉權,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強和政治素養高的體現。
4、公民應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選舉權利?
①要不斷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端正選舉態度,提高選舉能力。
②積極參加選舉,增強自身的參與感、責任感,增強公民意識、主人翁意識。
③行使選舉權應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審慎投票。
(二)民主決策
1、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方式:通過電話、信函、傳真、網絡、新聞媒體反映意見,提建議。
依據: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民意是正確決策的重要信息資源。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2)專家咨詢制度
方式:論證會、座談會
依據:專家學者利用專業知識,相關信息,可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3)社會公示制度
方式:公示
依據: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有利于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民的參與度。
(4)社會聽證制度
方式:聽證會
依據:幫助決策機關發現擬定的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聽證目的是為了決策利民
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原因(必要性、意義)?
①必要性:政府的重大決策涉及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千家萬戶的生活。
②意義:公民通過各種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參與決策過程,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節。
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責任編輯:康彥林)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分享“高一政治: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必備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