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課堂練習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1. 19世紀40~70年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有()
①自然經濟開始解體②近代企業出現③民族資本主義產生④輕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
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
2.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官員不懂技術B.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
C.缺乏有力的領導核心D.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
3.洋務派創辦的企業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主要體現在()
A.制造槍炮抵制西方列強的侵略B.對外努力維護中外和好的局面
C.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生產的產品占領了中國一部分市場
4.李鴻章在1876年曾說:“籌辦海防,欲與洋人爭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須時加戒備。方今強鄰環逼,藩屬傾危,豈可稍存僥幸無事之心,頓忘厝火積薪之戒。”這表明()
A.洋務派籌辦海防的主要目標是針對西方列強
B.李鴻章籌辦洋務的重心在對內鎮壓人民
C.李鴻章籌辦海防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與列強妥協的條件
D.洋務運動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的道路
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洋務派創辦近代企業的同時,中國社會還出現了一批商辦企業。這是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發端,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生重要變化的一個標志。這些企業有船舶機器修造業、繅絲業、棉紡業、面粉業、火柴業和印刷業等。主要是日用輕工業,一般規模較小,資本大都在10萬元以下,有的只有幾千元,設備簡陋,技術落后,比起外資企業和官辦企業,力量是微弱的。但有了這些商辦企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就出現了。
材料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很困難。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及其在中國開設的企業,在中國大量推銷商品,掠奪原料,跟中國民族資本企業競爭。中國民族企業不僅在原料來源和產品銷售市場方面受到巨大壓力,而且經常受到外國資本吞并的威脅。清廷對民族企業不但不予扶植,反而從各方面束縛它的發展。在中日甲午戰爭以前,商辦企業始終沒有得到清廷的正式承認,在設廠、經營和產品銷售方面,沒有法律保障,完全聽任官吏隨意處置。
請回答:(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特點。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具有上述發展特點的根源。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張之洞(1837—1909),直隸南皮人,27歲中探花,后歷任翰林院編修、教習、侍讀、侍講學士及內閣學士等職。其間,為清流派重要成員,與陳寶琛等人一起,放言高論,糾彈時政,抨擊奕?、李鴻章等洋務派官僚。但是西方列強對中國的入侵沖擊著中國社會,也沖開了張之洞“頑而不固”的腦袋,使他從一個“清流派”的代表人物慢慢地轉變成洋務派的中堅力量。
材料二張入鄂伊始,即開始籌建蘆漢鐵路;將上海至南京的電報線路延伸至漢口,再通向沙市、宜昌、恩施、長沙,并在武昌和漢口分別建電話局;同時,他還建成了當時亞洲第一座近代化的鋼鐵聯合工廠──漢陽鐵廠,國內最大、最完備的兵工廠──湖北槍炮廠;開設了規模龐大的織布局、紡紗局、繅絲局、制麻局,以及一批用機器生產的中小型工廠。為了“興學儲才”,他先是致力于書院改制,創建新式的兩湖書院、江漢書院等。后來,開始了大舉興辦新式學堂,如武備學堂、自強學堂、方言學堂。同時,張之洞還十分熱衷于派遣學生赴國外留學。那個時期,湖北選派的留日學生就達數千,是國內最多的省份之一。1896年,張之洞以從兩江調鄂的護軍營為基礎,又選募新兵,參用德國軍制,開始湖北新軍的編練。
(1)根據材料一,指出張之洞對洋務運動態度的變化及原因。
(2)根據材料二,歸納張之洞“湖北新政”的主要內容。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歷史: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課堂練習”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