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開辟新航路期中復習題2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9.(2014·北京高一檢測)馬克思在對新航路開辟后出現的某一歷史現象分析時指出:“一方面是工資和地租跌價,另一方面是工業利潤增多……”這一歷史現象在西歐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
A.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B.促使商路及商業中心的轉移
C.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
D.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影響,旨在考查學生全面深入分析重要歷史概念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引起了“價格革命”。“價格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B項屬于“商業革命”的影響。
答案:B
10.培根說:“通過在我們時代已開始習以為常的遠距離的航海和旅行,人們已揭露和發現了自然界中許多可使哲學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這反映了( )
A.培根的思想閃耀著理性主義光輝
B.新航路開辟促進了文明交流
C.科學發展是思想解放的根本動力
D.地理大發現推動了科學發展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遠距離的航海和旅行”是指新航路開辟和地理大發現,由“可使哲學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可以看出是科學領域的突破,綜合分析,培根認為地理大發現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答案: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兩位陛下(指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國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并帶回如何能使他們皈依我們神圣宗教的經驗,但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這條路,據我們所知,迄今尚無人走過。
——哥倫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 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覲見王上,而國王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賜福。我在那綿延六百里長的小西班牙島(指海地島)得告成功,我征服該島并使它的居民納貢。
——《哥倫布的遺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統治此間。……人們可在這里獲得黃金……但我認為陛下最好不采用擄掠的方式去取得黃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則誹謗和誣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黃金便會萬無一失地源源進入陛下的財庫中。
——《哥倫布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書(1503年)》
(1)哥倫布為什么“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倫布前往東方的目的是什么?從材料二、三看,他們的目的又是什么?
(3)你怎樣認識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答案:(1)奧斯曼帝國控制地中海東岸后,東西方商路受阻;哥倫布相信地圓學說,認為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
(2)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了解東方風土人情并使東方人皈依天主教;材料二、三說明他們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統治,掠奪黃金。
(3)西方殖民者圖謀擴張和掠奪,并在美洲的某些地區建立起殖民地,強迫殖民地人民納貢,因此不可能存在“公平交易”。
12.(2014·鄭州高一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洲作物之引種中國大多發生在明清時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馬鈴薯這樣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類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樹,也有煙草、陸地棉這樣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總數接近30種……在不長的時間中獲得了相當快的發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構成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美洲作物的傳播與發展……適應了人們對營養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
——王思明《美洲作物的傳播及其對中國飲食原料生產的影響》
材料二 新舊大陸物種的交流當然也包括中國的瓷器、絲綢、茶及一些農作物,諸如茶樹、柑橘、櫻桃等輸入美洲。歐洲人的飲料一下子豐富起來,他們飲用從中國和印度輸入的茶、來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來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隨著熱飲的盛行,購置中國瓷制的飲具、炊具成為歐洲家庭的時尚。
說到全球化的啟動,人們往往過分強調了新舊大陸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視甚至無視了舊大陸之間文明交流的加強。其實舊大陸之間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也是極重要的內容,尤其是歐洲和中國思想文化的交流。
——計翔翔、周百鳴《地理大發現探幽》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從文明史觀的角度談談你對全球化的認識。
答案:新航路開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的聯系,通過貿易、傳教等活動,商品、人員、物種實現了世界范圍的流動,包括文化在內的不同文明之間交流逐漸頻繁;物質文明的交流,正如材料所述的物種的交流,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精神文明的交流,特別是中國與歐洲思想文化的交流,促進了西方現代文明的成長;在世界各種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中,世界各地聯系進一步加強,全球化不斷發展。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歷史:開辟新航路期中復習題2”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