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期末復習題(附答案)1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14•邯鄲調研]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新增“洋插隊、新能源、電子污染、北漂、貪腐”等詞語3000個,真實記錄了當代的社會生活。這表明 ( )
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享用文化 ②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④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新增“洋插隊、新能源、電子污染、北漂、貪腐”等詞語3000個,真實記錄了當代的社會生活,體現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選②③。①④與題干主旨不符。本題答案C。
2.[2014•江西臨安一中月考]不同時代的著裝,向我們表達了( )
A.文化是對一定經濟政治的正確反映
B. 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C.不同時代的經濟政治活動孕育了不同的文化
D.文化的實質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解析:C 文化既可能是對經濟政治的正確反映,又可能是歪曲反映,排除A。此題沒有體現文化的超前與落后和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排除B、D。
3.2013年全國音樂選秀節目陷入全面混戰,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湖南衛視《快樂男聲》、湖北衛視《我的中國星》、江蘇衛視《全能星戰》、央視綜合頻道的《夢想星搭檔》等節目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反映“音樂選秀”作為一種文化活動( )
①與經濟相互交融 ②與經濟相互決定 ③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④是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材料中的選秀節目屬于文化現象,但是產生了經濟效益,這說明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并且能夠反作用于經濟,①③符合題意;經濟決定文化,文化不能決定經濟,②錯誤;選秀節目不是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④錯誤。答案選B。
4.早在1942年美國就設想出了“文化戰爭”的藍圖。因此,美國文化即文化霸權,它意味著別國民族文化被消亡。這意味著( )
A.美國文化即美國政治,美國政治即美國文化
B.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將成為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斗爭的焦點
C.發展中國家必須重視文化建設,維護自身文化安全
D.其他國家與美國的文化交流因為美國的文化戰略而難以為繼
解析:C 本題考查文化與政治的關系、文化交流等知識。文化與政治盡管相互交融,但二者又存在區別。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A說法不科學。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斗爭,將成為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斗爭的焦點,B錯誤,C正確切題。文化矛盾不應該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D說法錯誤。
5.某公交公司欲精選《論語》名句貼在公交車廂內,打造車廂文化,陶冶市民情操、提升城市文明。若就此寫一篇新聞報道,你認為最合適的關鍵詞是( )
A.文化熏陶 道德修養 文化建設
B.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包容發展
C.繼承傳統 尊重差異 文化創新
D.和睦相處 文化融合 文化競爭
解析:A 該公交公司通過在車廂內貼《論語》名句來打造車廂文化,意在通過文化活動給市民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升市民的道德素養,A符合題意;B、C、D與題意不符,均排除。
6.有人認為,由于文化的影響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的,所以人們總是在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響。這一觀點( )
①認識到了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 ②肯定了文化對人的影響 ③錯誤地認為人在文化面前沒有自覺主動性 ④沒有認識到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D 題干材料旨在強調文化對人是有影響的,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消極被動、無目的的,該觀點肯定了文化對人的影響及影響的特點,但否認了人們在文化面前的自覺主動性,①②③符合題意;④沒有正確反映材料主旨。
7.我國古人崇尚治“身”與治“心”和諧統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體、體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素質。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伊壁鳩魯就把人的幸福界定為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的完美結合。上述材料啟示我們( )
A.人的全面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
B.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必須從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各方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D.古代就已經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
解析:C 材料強調從“身”和“心”兩方面促進自我發展,即精神素質和身體素質對人的全面發展都有重要作用,C符合題意;A、B與材料無關,D觀點錯誤。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期末復習題(附答案)1”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