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寒假完美假期作業
化學對我們認識和利用物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化學寒假完美假期作業,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小題6分,共48分)
1.下列反應中可判斷為可逆反應的是( )
A.氫氣和氯氣受熱生成氯化氫,氯化氫受熱分解為氫氣和氯氣
B.氮氣和氫氣在高溫、高壓、催化下可以生成氨氣,同時氨氣又分解為氮氣和氫氣
C.單質溴可以置換出碘,氯氣又可以置換出溴
D.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光照條件下可分解為鹽酸和氧氣
解析: A項中兩個“受熱”的溫度不同,不屬于同一條件,C、D中都不是同一個反應,談不上可逆的問題。
答案: B
2.14CO2與碳在高溫條件下發生反應:14CO2+C? ?2CO,達到化學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 )
A.14CO2 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O
解析: 14CO2與C反應生成14CO(正反應)的同時,逆反應14CO的分解(生成14CO2和14C)也在進行,故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14CO2、14CO、14C。
答案: C
3.下列各關系式中能說明反應N2+3H2? ?2NH3已達平衡狀態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解析: 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狀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v正=v逆,A只表示同一方向的反應速率,無法證明正、逆反應速率是否相等,故A不正確。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反應方程式化學計量數之比,即v(N2)∶v(H2)∶v(NH3)=1∶3∶2,判斷B、C、D,可知C正確。
答案: C
4.(2011•青島調研)對可逆反應2A(s)+3B(g)? ?C(g)+2D(g) ΔH<0,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僭黾覣的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②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v(正)減小
、蹓簭娫龃笠槐,平衡不移動,v(正)、v(逆)不變
④增大B的濃度,v(正)>v(逆)
、菁尤氪呋瘎珺的轉化率提高
A.①② B.④
C.③ D.④⑤
解析: A是固體,其量的變化對平衡無影響;而增大B的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v(正)>v(逆);升溫v(正)、v(逆)均應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壓強增大平衡不移動,但v(正)、v(逆)都增大;催化劑不能使化學平衡發生移動,B的轉化率不變。
答案: B
5.對于任何一個化學平衡體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會使平衡發生移動的是( )
A.加入一種反應物 B.增大體系的壓強
C.升高溫度 D.使用催化劑
解析: 當一個平衡體系中有固體存在時,增大固體的量(注意區別于增大固體的接觸面積)不會引起反應速率的變化,平衡不移動。對于一個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壓強的變化不會引起平衡的移動。升高溫度,化學平衡一定發生移動,因為不存在既不放熱也不吸熱的化學反應。使用催化劑不能使平衡移動。
答案: C
6.在高溫下,反應2HBr(g)? ?H2(g)+Br2(g)(正反應為吸熱反應)達到平衡時,要使混合氣體的顏色加深,且使Br2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減小壓強 B.縮小體積
C.升高溫度 D.增大氫氣濃度
解析: 顏色加深即c(Br2)變大?s小體積,平衡不移動,但c(Br2)變大。升溫,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Br2)變大,顏色加深,但Br2的百分含量增大,故C不正確。
答案: B
7.可逆反應aA(s)+bB(g)? ?cC(g)+dD(g) ΔH=Q kJ•mol-1,反應過程中,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某物質在混合物中的含量與溫度(T)、壓強(p)的關系如下圖所示,據圖分析,以下正確的是(雙選)( )
A.T1>T2,Q>0 B.T1
C.p1>p2,a+b=c+d D.p1
解析: 由左圖知:T2>T1,溫度升高C%下降,平衡左移,據平衡移動原理,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即Q<0;由圖知,p1
答案: BD
8.可確認發生化學平衡移動的是( )
A.化學反應速率發生了改變
B.有氣態物質參加的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了壓強
C.由于某一條件的改變,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D.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劑
解析: A項如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平衡不移動。B項對于氣體總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增大壓強,增大了化學反應速率,但平衡不移動,所以A、B、D不正確。
答案: C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52分)
9.(12分)在200 ℃,將a mol H2(g)和b mol I2(g)充入到體積為V 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
I2(g)+H2(g)? ?2HI(g)
(1)反應剛開始時,由于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所以化學反應速率________最大,而________最小(為零);
(2)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濃度的變化趨勢為c(H2)________,c(I2)________,而c(HI)________,從而化學反應速率v(正)________,而v(逆)________;
(3)當反應進行到v(正)與v(逆)________時,此可逆反應就達到了平衡,若保持外界條件不變時,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質量分數、體積分數、反應物的轉化率和生成物的產率及體系的總壓強(或各組分的分壓)都將________。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建立化學平衡的過程。(1)開始時加入了H2和I2,正反應速率較快,H2與I2逐漸減少。(2)隨著反應的進行,c(HI)增大,逆反應速率加快,正反應速率減慢。(3)當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各成分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各物質的濃度保持不變。
答案: (1)aV mol/L bV mol/L 0 v(正) v(逆)
(2)減小 減小 增大 減小 增大
(3)相等 保持不變
10.(12分)如圖所示,燒瓶A、B中裝有相同濃度的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間止水夾K夾緊,燒杯甲中盛放100 mL 6 mol/L鹽酸,燒杯乙中盛放100 mL冷水。現向燒杯甲的溶液中放入25 g NaOH固體,同時向燒杯乙中放入25 g NH4NO3固體,攪拌使之溶解。
(1)A瓶中氣體顏色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氣體顏色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NaOH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使溶液溫度升高,使2NO2? ?N2O4(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向左移動,氣體顏色變深;NH4NO3溶于水要吸熱,溶液溫度降低,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動,氣體顏色變淺。
答案: (1)變深 NaOH溶解放熱,與鹽酸發生中和反應也放熱,甲中溶液及A中氣體溫度升高,使2NO2??N2O4(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向左移動,NO2濃度增大,顏色加深
(2)變淺 NH4NO3溶解吸熱,乙中溶液及B中氣體溫度降低,使2NO2? ?N2O4(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向右移動,NO2濃度減小,顏色變淺
11.(12分)(2011•文昌高二檢測)將等物質的量的A、B、C、D四種物質混合,發生如下反應:aA+bB? ?cC(s)+dD,當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測得A減少了n mol,B減少了n2mol,C增加了32n mol,D增加了n mol。此時達到化學平衡狀態。
(1)該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若只改變壓強,反應速率發生變化,但平衡不發生移動,該反應中各物質的聚集狀態:
A________,B______________,D________。
(3)若只升高溫度,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四種物質其物質的量又達到相等,則該反應的正反應為______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
解析: (1)設A、B、C、D的初始物質的量都為m,由可逆反應:
aA+bB? ?cC(s)+dD
初始物質的量/mol m m m m
轉化物質的量/mol n n2 32n n
因為參加反應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的各物質的系數之比,所以得:a∶b∶c∶d=n∶n2∶32n∶n=2∶1∶3∶2,即得a=2,b=1,c=3,d=2。
(2)改變壓強,反應速率發生變化,說明反應體系中有氣態物質;而平衡不移動說明反應前后氣態物質的體積相同V前=V后,即當A為氣體,B為固體或液體,C為固體(題設條件),D為氣體時合理。
(3)升高溫度后四種物質的物質的量又達到相等,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即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而由平衡移動原理知道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即逆反應方向吸熱,所以其正反應方向為放熱。
答案: (1)2 1 3 2 (2)氣態 固態或純液態 氣態 (3)放熱
12.(16分)(知能提升)汽車內燃機工作時產生的高溫會引起N2和O2發生反應:N2(g)+O2(g)? ?2NO(g),這是汽車尾氣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某同學為探究控制污染的方法,對該反應進行研究。
(1)如圖表示在T1、T2兩種不同溫度下,一定量的NO發生分解過程中N2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①其中T1________T2(填“>”、“<”或“=”),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2(g)+O2(g)??2NO(g)為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為避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對大氣造成污染,應給汽車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凈化裝置里裝有含Pd等過渡元素的催化劑,氣體在催化劑表面吸附與解吸附作用的機理如圖所示:
寫出上述變化中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根據“先拐先平,時間短,速率快”可知T1
、跍囟仍礁,N2的體積分數越小,意味著平衡右移,溫度升高,平衡向著吸熱反應的方向移動,則N2(g)+O2(g)??2NO(g)為吸熱反應。
(2)由左圖知:2NO+O2=====催化劑2NO2,由右圖可知:2NO2+4CO===N2+4CO2兩方程式加和可得:2NO+O2+4CO=====催化劑4CO2+N2。
答案: (1)①< 圖T2溫度下先達到平衡,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反應越快、谖鼰
(2)2NO+O2+4CO=====催化劑4CO2+N2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寒假完美假期作業,希望大家喜歡。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化學寒假完美假期作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