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歷史備考三大必考點詳解

2017-01-15 07:17:19 來源:精品學習網

   高考歷史備考三大必考點:抗日戰爭的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殖民統治、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這三個考點基本是每年高考的重點,精品學習網為大家詳解這三大考點!

  高考歷史必考點:抗日戰爭的爆發

  一、七七事變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1、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日本全面進攻,全國的抗日戰爭正式爆發。

  2、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1)1937年7月8日,中共發表抗日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國共兩黨親密合作,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

  (2)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

  (3)“八一三”事變后(1937年8月14日),國民政府發表自衛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4)根據國共兩黨協議,西KCB齒輪油泵北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后來又把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軍),葉挺、項英為正副軍長。

  (5)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二、正面戰場的抗戰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1月,粉碎了三個月滅亡中國速戰速決的計劃)——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八路軍115師,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臺兒莊戰役(1938年春。國民黨將領李宗仁。消滅日軍1萬余人。這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結果大部分失敗(失敗原因是由于國民黨推行片面抗戰路線,雖然對日軍進行了較為積極的抵抗,但節節失利,喪失了華北、華中大片領土)。

  三、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開辟

  (1) 洛川會議:1937年秋。制定了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人民戰爭路線,即全面抗戰路線。會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把敵人后方變成抗日前線。

  (2)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總后方:陜甘寧邊區。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四、毛澤東《論持久戰》的發表(1938年)

  (1) 背景:抗戰初期,國民黨內親日派散布“亡國論”,他們片面強調中國武器和技術不如日本,鼓吹“再戰必亡”; 親英美派宣揚“速勝論”,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戰勝日本;為了向全國人民指出抗日的正確道路。

  (2) 內容:毛澤東駁斥了“亡國論”、“速勝論”; 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戰爭的偉大力量的深厚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勝利一定屬于中國。

  高考歷史必考點: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殖民統治

  一、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 時間:1938年秋,日軍占領廣州、武漢后。

  (2)原因:從日本方面看,日本占領了廣州武漢后,戰線太長,兵力、財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據地嚴重威脅后方,日本基本上停止了正面戰場大規模戰略進攻;從中國方面看,正面戰場上連續敗退,人民抗日力量還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斗爭才能打敗侵略者。

  (3)結果:宣告侵略者妄圖“速戰速決”滅亡中國計劃破產。日本改變對華戰略方針(集中主要兵力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對國民政府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

  (4)影響:國民黨發生分裂,蔣介石集團抗戰動搖;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的偽國民政府,成為日本帝國主義推行侵華政策的工具。

  二、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

  1、政治上:扶持工具、以華制華

  2、經濟上(野蠻的經濟掠奪)——總方針:把淪陷區的經濟變為它的附庸經濟。農業方面:強占耕地,掠奪農產品。工礦交通運輸業方面:實行統制政策,將淪陷區變為日本工業的原料基地,從中攫取巨額利潤。金融方面:搶占銀行,掠奪金銀和現款。

  3、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在占領區推行奴化教育,企圖以此消磨、摧毀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ZYB高壓齒輪泵反抗意志,實現其同化政策。

  4、軍事上:日軍在華北推行“治安強化運動”,企圖肅清淪陷區抗日力量;在華中發動“清鄉運動”。

  高考歷史必考點: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

  一、國民黨政策轉向反動

  原因: ①國民黨政權性質決定;②日本誘降的影響;③中共敵后武裝力量的發展。

  標志:1939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動方針,標志著國民政府自抗戰以來在政策上的重要轉變,蔣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對外轉向對內,開始執行一條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路線。

  中共中央的三大口號: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

  二、皖南事變(1941年初)

  經過:新四軍9000余人遵照國民黨軍事當局的命令并經中共中央同意,從安徽涇縣云嶺出發北上,在茂林地區遭到國民黨軍隊包圍襲擊。血戰七晝夜,除少部分人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扣押,副軍長項英被害,這就是“皖南事變”。中共中央的對策:堅決回擊;重建新四軍軍部;揭露國民黨破壞抗戰的陰謀。

  認識:①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熟,能從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地制定政策。②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為重的政黨。

  三、正面戰場形勢的惡化

  棗宜會戰:1940年5月。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犧牲。豫湘桂戰役:1944年。日軍為打通中國通往南洋的大陸交通線發動。它是抗戰后期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國民黨潰敗。這是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造成的惡果。

  四、治外法權等特權被廢除

  1943年11月,國民政府分別與英美簽訂協議,廢除了英美等國通過不平等條約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權,這是國民政府對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獨裁統治和經濟掠奪

  獨裁統治的特征:一黨專政、特務統治、保甲制度三者相結合、滲透。四大家族的經濟掠奪:國民政府實行統制經濟政策,加強經濟壟斷地位,官僚資本急劇膨脹。

  2017高考歷史備考三大必考點詳解就分享到這里了,更多高考一輪復習資料盡在育路網,歡迎關注!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高考歷史備考三大必考點詳解”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а∨天堂在线网站 | 自拍偷亚洲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