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第一章知識點:區域的基本含義
必修3的重要知識點是區域部分。下面是由育路小編整理的地理必修3第一章知識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地理必修3第一章知識點:區域的基本含義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地表空間單位。區域的劃分:①以某種指標為依據(單一指標;綜合指標)②以某種要素為依據(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2、區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線(明確的;過渡的)、區域內部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區域之間的差異性、區域具有一定的優勢、特色和功能。區域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區域的發展變化會影響到周邊和相關的地區。
3、區域的空間結構:區域中各要素的相對位置關系和空間分布形式。農業通常表現為面狀,交通運輸線路表現為線狀和網絡狀,城市和工業表現為點狀,城市群和工業區表現為島狀。影響區域空間結構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狀況、城市化水平、區域開放程度和對外聯系等,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4、區域的產業結構:劃分的指標:三次產業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的就業比重、三次產業內部構成。傳統的農業區域和發展水平較低的區域,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比較大;工業區域或加速推進工業化的區域,第二產業所占比重較大;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第三產業比重較大,三次產業的產值比重呈現出“三、二、一”的格局。
區域發展階段
1、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標志:常用的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三次產業產值比重等。其他指標如人文發展指數(預期壽命、教育程度和國內生產總值)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地理必修3第一章知識點:區域的基本含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