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新民主主主義革命時期1
新民主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
(一)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國民大革命
1、前期新文化運動的原因,內容,代表人物各自的貢獻,實質,(新在何處?)作用和弱點。注意《新青年》雜志、北京大學,蔡元培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作用,地位。
2、后期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作用。
3、五四運動發生的原因。從它的領導,主力,群眾性,口號,斗爭質量,作用上把它和辛亥革命比較,進而理解它為何是新民主革命的開端。
4、近代歷史上三次論戰的背景、內容,核心和作用。
5、中共成立的條件(多方面)經過和意義。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
6、新舊民主革命的異同。
7、國共合作的原因(三方面)和實現過程。
8、黃埔軍校設立的原因,特點和作用,后來的分化。
9、五卅運動的背景,特點和作用。注意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10、國民大革命的突出特點,成因。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大革命的意義和教訓。
11、大革命期間社會矛盾的種類和體現。
12、新三民主義比舊三民主義的超越之處。
13、正確歸納和評價孫中山,陳獨秀*,李大釗。*
(責任編輯:郭躍文)
分享“高考歷史知識點:新民主主主義革命時期1”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