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壟斷時代的資本主義

2017-01-12 16:46:26 來源:教育聯展網

   壟斷時代的資本主義(1870--1918)

  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也即"電氣時代",對應于"蒸汽時代"。其基本內容包括: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向帝國主義過渡的資本主義列強;帝國主義瓜分全球;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九國十事);第二國際和列寧主義;列強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原因(經濟,政治,科技的需要和推動),特點,對經濟,政治,殖民,社會主義運動,國際關系的深遠影響。*

  2、理解壟斷組織形成的必然性,形成的途徑,表現形式。辨證的評價壟斷組織產生的作用。*

  3、19世紀末20世紀初六大帝國主義國家在經濟,政治對外關系上的各自發展特征及其成因。經濟特征和政治特征各可分為那兩類?歸納同類國家成因的共同成因。

  4、分析日本的經濟發展特點。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影響。

  5、殖民活動的新變化(殖民目的方式有所變化,殖民爭奪更為激烈;殖民后果影響更深。)請用史實說明。

  6、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工人隊伍的壯大;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各國工人政黨的成立;第二國際;列寧主義。)和此階段工人運動的突出特點(和平,合法斗爭和經濟斗爭多。)理解其原因。為何在俄國則產生了例外?(當時唯一擁有堅強無產階級政黨和科學理論,采取暴力斗爭的國家。)

  7、掌握三對矛盾和兩大集團。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性質,經過和對世界的影響。(分析對各國的影響。)

  8、英國"大陸均勢"外交政策在18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的表現。實質。實行的必要條件。

  說明:理解本單元的關鍵是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刻影響。此階段資本主義的經濟總體上是突飛猛進,但發展不平衡,這給國際關系以巨大影響。政治上看資本主義各國都由壟斷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但明顯更不平衡:在向帝國主義過渡中,英、法、美的民主政治趨于成熟,實行一些改良,(對工運影響巨大)。德,日、俄則因為種種原因體現突出的專制特征。列強瓜分全球正式形成殖民體系,在此期間矛盾空前激化,最終形成三大矛盾,兩大集團。世界大戰是歷史必然。此階段的工人運動質量的下降在理論,組織,實踐上都有體現。

  (責任編輯:郭躍文)

分享“高考歷史知識點:壟斷時代的資本主義”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国产二区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婷婷久久人人爽人人爽 | 亚洲中文字幕αv天堂 |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精品 | 亚洲午夜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