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新時期的中國外交2
中美關系一定程度是太極圖的兩面,只有合作才能取得雙贏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012年11月6日文章 原題:《中國可能不是美國的盟友,但也不是敵人》
材料四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里,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
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各國人民應該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我們主張,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要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2013年4月29日)
請回答:
⑴根據材料一,指出劉曉明大使認為中國外交追求的目標是什么?他認為將如何實現中國的"世界夢"?
和平發展的世界,開放合作的世界,多元和諧的世界。
第一個方面是貫徹互利共贏精神,全面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
第二個方面是積極參與多邊事務,努力為新時期國際體系建設和全球治理做出貢獻。
第三個方面是大力開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
⑵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認為當前中美應建立一種怎樣的新型大國關系?如何才能構建這種新型大國關系?在構建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和困境?
①怎樣的關系:當時中美關系的基本范式是"超-強關系",即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和作為多強之一的中國之間的關系,中國只是"多強"中普通的一員。從這個意義上講,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應有別于歷史上其他大國關系。
②如何構建:其一,尋求新時期利益匯合點,并在共同利益基礎上探索"共通價值",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奠定更堅實基礎。其二,豐富兩國交流渠道,釋放人文交流和地方交流的能量,發揮兩軍交流的獨特功效,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注入源頭活水。其三,在深化雙邊外交和發展多邊外交基礎上,推進"中美 + X"三邊外交,破解新時期中美關系發展的難題。其四,繼續韜光養晦,堅持苦練內功,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根本。最后,對美外交既需要大戰略謀劃,也需要細致推進,這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保障。中美兩國達成的重要共識就是中美兩國絕不能重走歷史上大國沖突對抗的老路。中美應順應世界歷史大勢,打破大國必然沖突對抗的所謂"歷史宿命",加強溝通,協調合作,努力摸索出和平相處、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嶄新模式。
③問題和困境:中美走順共建合作伙伴關系、探索新型大國關系之路,需要破解五大難題:
一是戰略互信缺失;二是核心利益瓶頸;三是真正踐行平等相待;四是貿易結構重組;五是在亞太地區真正實現良性互動。
⑶指出材料三中習近平主席強調的"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深刻內涵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對外政策是如何"跟上時代前進步伐"的?
內涵:習近平強調,隨著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多個發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區逐漸形成,人類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各國人民應該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調整:進入80年代,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我國提出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展開以聯合國為中心的無敵國多邊外交,積極推進新型區域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
⑷綜合上述材料你從中得出哪些認識?
①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各國人民應該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②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應和衷共濟,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③人類已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的思想、政策、行動應該與時俱進,以創新的思維、切實的行動,打破歷史上大國對抗沖突的傳統邏輯,探索經濟全球化時代發展大國關系的新路徑。
(責任編輯:郭躍文)
分享“高考歷史:新時期的中國外交2”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