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高考歷史題必須要避免的問題
2017年解答高考歷史題必須要避免的問題,該怎么著手去做呢,是好多同學想的問題,今日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復習有所幫助:
對于歷史的答題來說,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同樣重要,了解一些應試技巧也是很重要的,精品學習網編輯為您整理高考歷史卷審題必須要避免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1.審題能力不高,忽視試題中的限定詞語?
從解題思路上講,必須先弄清楚設問的答題方向。有些學生因不能做到這一點而做錯題的情況多有發生。如"根據材料一,概括19世紀前后科學與發明應用之間的關系",一些同學因沒有弄清楚題干的答題要求"19世紀前后""科學與發明應用""關系",因沒有分兩個階段(19世紀以前和19世紀以后)說明科學與發明應用之間的關系而漏答。得分啟示:挖掘題意。首先要弄清楚題干中某些詞語的含義,然后根據題干要求,明確題目的時限、內容和思考范圍。針對一題多問,根據分值搞清重點,確定各部分作答的內容和時間分配。
2.看得出,答不出
有些同學雖然知道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但不知道結合哪些知識作答,造成"有口難答。針對這種情況,(1)對題的分析要透徹,審清題才能答對題。高考文綜歷史經常設置一大段材料,這就要求你抓主謂賓,在有效時間內理解題目的考查點,否則滿盤皆輸。(2)將材料信息與教材知識相聯系。高考非選擇題的內容大多依托教材,教材內容是解題的重要依據。應盡可能把題目要求與課本知識對照,找出試題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準確進行知識定位。(3)明確不同設問的答題思路。一般情況下,考查背景的題就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方面分條作答。考查原因的題也可以這樣答,也可以分國內國外。比較題要理清思路,分清比較點。影響類試題要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思考。
3.不能利用題目之間的關系和有效信息回答其他問題
有些試題的設問前后具有一定的關系,前一問為后一問的回答作了鋪墊,如"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認識"就建立在前幾問的基礎上,回答時注意前幾問的設問和結論(答案)。試題的材料大都圍繞一個主題設置,因此,回答綜合性設問時不要將材料割裂開來,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問題和答案。
到的是用重思考簡書寫,先審題再看材料來把控答題時間。不要將思維的過程書寫在答題紙上,一個問題忌諱重復答。
以上就是育路網的編輯為各位考生整理的解答高考歷史題必須要避免的問題,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解答高考歷史題必須要避免的問題”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