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解放戰爭知識點
解放戰爭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爭奪領導權,而在中國大陸及海南島進行的內戰,下面是育路網整理的解放戰爭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民解放戰爭(1945-1949)
一、階段特征:
1、侵華美國為主:
(1)原因:二站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推行霸權主義,扶蔣反共是其基本政策。
(2)活動:主要利用國民黨間接侵華,以取得政治經濟特權,通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事實上獨霸了中國。
(3)結果:隨著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包括美帝國主義在內的一切帝國主義在華反動統治被完全推翻。
2、國民黨反動統治:
(1)政治孤立:由于堅持內戰政策,先后撕毀雙十協定和政協決議;炮制偽國大和偽憲法,遭到中共和民主黨派抵制;關閉和談之門,國共完全破裂;鎮壓民主運動,先后制造一二?一血案,校場口血案,下關慘案,李聞血案和五二零學案等,國統區掀起了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民主運動,形成了第二條戰線;摧殘民主黨派,民主黨派和國民黨決裂,和中共并肩作戰。
(2)經濟崩潰:財政金融紊亂,通貨膨站;工商企業大量倒閉,美貨涌入,工業體系瓦解。
(3)外交賣國:中美友好通商條約使中國成為美國的政治經濟附庸。
(4)軍事無能:指揮低劣,士氣低下,屢戰屢敗。
3、中共革命勝利:
(1)政治上:爭取和平民主--參加重慶談判,簽署雙十協定,贏得政治主動;參加政協會議,揭露國民黨內戰獨裁政策。領導第二條陣線--發動領導國統區民主運動形成對國民黨的包圍。
(2)經濟上:土地改革既促進了農業生產,也為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保障。
(3)軍事上:采取正確戰略戰術,并不斷根據敵我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4、近代化基本中斷:
(1)經濟上:美貨獨占,官資搜刮,民資破產。(2)政治上:內戰爆發,獨裁專制。(3)思想上: 反對內戰獨裁,追求和平民主成為主流。
二、近代民主共和的三次機遇和錯失原因,結論.
(1)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第二次國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國民政府北遷;第三次抗戰勝利后政協決議通過和平建國,改組國民政府實行憲政。
(2)錯失原因:第一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扶植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資產階級革命派軟弱妥協;第二次帝國主義破壞革命,蔣汪背叛革命,中共犯右傾錯誤;第三次美蔣悍然發動內戰,撕毀政協決議,機遇化為泡影。
(3)結論:在近代中國,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破壞,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西方共和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能通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三、民主革命時期國共關系演變,原因和影響.如何理解兩黨“合則利,分則傷”?
(1)演變:合作--對峙—合作抗日—內戰。
(2)原因:主要矛盾的變化;國民黨破壞合作;中共從人民利益出發調整政策。
(3)影響: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軍閥,第二次贏得了抗戰勝利;第一次分裂陷入內戰給日本侵華可乘之機,第二次分裂使生靈涂炭,祖國至今不能統一。
四、解放戰爭不同階段中共的戰略方針,依據,結果.
(1)防御階段:方針-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以運動戰為主要方法,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標;依據敵我力量懸殊,敵人展開全面進攻。結果粉碎敵人全面和重點進攻。
(2)反攻階段:方針-以主力打到外線,內線收復失地;依據是國民黨政治孤立軍事中原薄弱,敵我力量發生變化;結果是扭轉了全國戰局,是解放戰爭走向勝利轉折。
(3)決戰階段:方針-統籌安排和敵人進行決戰;依據敵我力量發生重大變法,敵人重點防守戰略要地,對東北舉棋不定;結果取得三大戰役勝利,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為解放全國奠定了基礎。
(4)勝利階段:方針將革命進行到底;依據是民主革命即將勝利,國民黨繼續玩弄假和平花招;結果是橫掃殘敵,國民黨政權覆滅,全中國基本解放,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2017年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解放戰爭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考生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年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解放戰爭知識點”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