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復習和迎考準備,確保將所涉及的考點全面復習到位,讓孩子們充滿信心的步入考場,現特準備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內容。
一.背景(原因)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面臨內憂外患。
新經濟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余糧收集制觸及到農民利益(根本原因);1921年俄國政治經濟危機(主要原因)。
二.目的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保衛祖國,鞏固新生蘇維埃政權。
新經濟政策:解決國內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直接目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根本目的)。
三.政策出臺的標志:
新經濟政策: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沒有具體標志
四.評價標準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否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戰爭
新經濟政策: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是否遵循經濟規律
五.特點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
新經濟政策: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
六.內容
(1)農業方面
A.相同點-國家享有優先獲得農民部分產品的權利
B.不同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余糧收集制,觸犯了農民的利益;新經濟政策:實行固定的糧食稅,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2)工業方面
A.相同點-國家強制干預經濟
B.不同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把大中企業全都收歸國有,對小企業監督,壓制了企業生產積極性;新經濟政策: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廠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允許私人興辦小企業。調動了企業生產積極性。
(3)流通領域
不同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取消商品貿易,違背了經濟規律;新經濟政策:自由貿易,遵循經濟規律。
(4)分配領域
不同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國家平均主義配給制,壓制了人民勞動積極性;新經濟政策:按勞分配,調動了人民勞動積極性。
七.核心
新經濟政策:恢復和發展商品經濟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無
八.實質
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在堅持國家控制經濟命脈前提下部分恢復資本主義)。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無
九.與生產力關系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超越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
新經濟政策:適應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
十.影響
A.相同點-都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B.不同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保障了戰爭勝利(2)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3)導致1921年蘇俄政治經濟危機;新經濟政策:(1)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2)改善和鞏固了工農聯盟(3)工農業生產恢復到戰前水平(4)列寧找到了一條小農占優勢的落后的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17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就到這里了,愿大家都能努力復習,豐富自己,鍛煉自己。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17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知識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