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練習題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讀“德國魯爾區和我國遼中南工業基地圖”,比較兩地的區位特點,回答1~2題。
1.兩地發展鋼鐵工業相同的區位優勢是( )
①接近煤炭產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陸交通便利 ④市場廣闊 ⑤廉價勞動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有關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以遼中南工業基地為主 ②包括我國的京津唐工業基地
③振興老工業基地應借鑒德國魯爾區治理改造的成功經驗
④振興老工業基地應以深圳為表率,促進經濟的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1題,德國勞動力缺乏,故⑤錯。第2題,東北老工業基地不包括京津唐工業基地,故②錯,東北老工業基地為重工業基地,應借鑒魯爾區治理的經驗。
答案:1.A 2.D
如圖為德國魯爾區每噸普通鋼材生產成本的變化情況。讀圖,回答3~4題。
3.1850年,魯爾區鋼鐵工業的生產成本中,燃料的比重約為( )
A.30% B.40%
C.45% D.50%
4.“其他”投入中包括多種因素,其中在數量上呈持續上升趨勢的是( )
A.交通運輸 B.科學技術
C.勞動力 D.宣傳廣告
解析:第3題,可直接從圖中讀出1850年燃料所占比重。第4題,技術對工業生產的影響越來越大。
答案:3.C 4.B
如圖表示工業區位選擇的四種模式,圖中圓圈大小表示各要素對工業區位選擇影響程度的強弱。讀圖,回答5~6題。
5.德國魯爾工業區形成初期的區位選擇符合( )
A.① B.②
C.③ D.④
6.魯爾區鋼鐵工業布局時,從環境因素考慮,圖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陰影部分表示工業區,非陰影部分表示居民區)(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5題,德國魯爾區起初是在豐富的煤炭資源基礎上形成的。第6題,鋼鐵工業對大氣有嚴重污染,應布局在盛行風向的下風向,魯爾區處在西風帶,常年盛行西南風,故鋼鐵工業應布局在東北方向。
答案:5.B 6.A
(2011•泉州模擬)加快能源開發,是保證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回答7~8題。
“煤變油”工藝流程示意圖
7.目前,我國正在內蒙古自治區啟動“煤變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區域內石油資源十分短缺
B.區域內煤炭資源十分豐富
C.區域內科技力量強大
D.區域內輸油管道密集
解析: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啟動“煤變油”工程可以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
答案:B
8.從圖示信息看,內蒙古自治區“煤變油”工程實施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
A.工藝流程復雜 B.環境污染嚴重
C.水資源短缺 D.消費市場狹小
解析:從“煤變油”工藝圖可以看出,該工藝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區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短缺。
答案:C
二、雙項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2011•南通調研)下面為黃河流域及相鄰地區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
9.黃河流域開發的重點有( )
A.挖掘土地潛力,發展糧食生產
B.利用資源優勢,發展能源工業
C.修建水利工程,發展航空旅游
D.加強流域管理,發展節水產業
解析:黃河位于我國生態較脆弱的北方地區,不宜通過挖掘土地潛力來發展糧食生產;黃河流域的水能、煤炭、石油等能源資源豐富,今后應重點發展黃河流域的能源工業;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處于半干旱、半濕潤地區,水資源短缺,今后應加強流域管理工作,發展節水產業;由于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水量小,航運難以發展。
答案:BD
10.綜合治理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 )
A.大力植樹種草,改良生態環境
B.建設人工草場,提高牧業產出
C.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濟
D.溝谷打壩建庫,擴大灌溉面積
解析:黃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類破壞植被及不合理地利用土地引起的,今后應調整農業結構,大力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
答案:AC
(2011•南京一調)山西是我國煤炭輸出最多的省區,隨著煤炭深加工的發展,生產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下圖是山西某地煤炭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
11.該地生產結構的變化,其社會經濟效益表現在( )
A.減輕交通運輸的壓力
B.提高煤炭生產的產量
C.促進產業結構的轉移
D.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解析: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附加值;煤炭的氣化,減輕了交通運輸的壓力;二氧化硫等部分氣體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
答案:AD
12.該生產結構的變化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
A.實現了廢棄物的零排放
B.減緩當地氣候變暖的趨勢
C.加劇了當地大氣、水的污染
D.加劇當地水資源的短缺
解析:生產結構的變化,只是改變了生產方式;由于減少了煤炭的外運量,排放的二氧化硫氣體將增多,加劇了當地大氣、水的污染,從而加劇了當地水資源的短缺。
答案:CD
二、綜合題(共36分)
13.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土資源部等再次提出淘汰1億噸鋼鐵落后產能的目標,并強調要有實質性進展。這是繼頒發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和《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后,發改委對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給出的又一決定性措施。據此結合下圖,回答問題。(16分)
(1)鞍鋼與寶鋼的主要區位優勢分別是(2分)( )
①能源和資源 ②接近市場 ③交通便利 ④技術先進
A.①② B.③①
C.②③ D.④②
(2)上述兩個鋼鐵基地中,區位因素與魯爾區相似的是________,借鑒魯爾區產業調整的經驗,你認為振興該工業基地可采取哪些措施?(10分)
(3)促進我國鋼鐵工業轉向沿海消費區布局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4分)
解析:鞍鋼的區位優勢主要是區城內有豐富的煤鐵資源,而寶鋼的優勢是靠近滬寧杭工業基地,市場廣闊。鞍鋼發展的區位因素與魯爾區相似,借鑒魯爾區的經驗,可采取工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治理污染、政府政策支持等措施。促進我國寶鋼向沿海消費區布局的根本因素是市場和交通。
答案:(1)A
(2)鞍鋼 改變單一的重工業結構;企業改造和重組,激發活力;加強技術改造;治理污染。
(3)市場和交通
14.圖1為我國重點建設的某能源基地分布圖,圖2為圖1中某地煤炭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示意圖,讀后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說明圖1中能源基地建設的有利區位條件。(8分)
(2)與20世紀初期的魯爾區比較,該能源基地所在地區面臨哪些不同的主要環境問題?簡要回答這些問題產生的主要人為原因。(12分)
解析:第(1)題,由圖1中河流的形狀,可確定圖1所示地區為我國黃河中游地區,即山西、內蒙古和陜西交界地帶。其區位優勢可從影響工業布局的區位因素角度進行分析。第(2)題,20世紀初期魯爾區主要的環境問題是環境污染,圖1所示能源基地存在的環境問題除了環境污染外,其所在的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問題也比較突出。
答案:(1)煤炭、天然氣能源資源豐富;質量好,開采條件好;地形開闊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臨近消費區。
(2)主要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為原因:不合理墾殖,超載放牧,過度砍伐森林,亂挖濫采礦產資源。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地理: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練習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