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鄭和下西洋歷史背景
1.中國唐宋元朝以來發達的造船技術;
2.羅盤,火炮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大規模的遠洋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3.永樂帝朱棣宣揚大國國威,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
4.中國的元朝的遠洋貿易傳統,元朝時中國的遠洋貿易非常發達,擁有當時世界上貿易量最大的幾個港口和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為后來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礎。
5.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度能夠調動力量辦大事,能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和軍事力量保障;
6.鄭和船隊上的海員、明朝軍隊士兵、翻譯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鄭和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英國前海軍軍官、海洋歷史學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出版了《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 ,認為鄭和船隊先于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大洋洲等地。1405年之后的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開辟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600年前,從1405年開始,在28年間,鄭和率領中國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訪各國。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約瑟博士估計,1420年間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應不少于3800艘,超過當時歐洲船只的總和。今天的西方學者專家們也承認,對于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從規模到實力,都是無可比擬的。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歷史:鄭和下西洋歷史背景”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