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知識點1
歸納知識點也是學習的一種方法,下面小編帶來了高二地理上知識點,供參考復習!
內容及其解析
1.內容:本節教材以珠江三角洲為例分析經濟發達地區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的自然區位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及表現。緊接著介紹了改革開發前后城市化發展情況,探討了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2.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得益于優惠政策而迅速推進工業化的地區之一,該地區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日益突出。教材選擇該地區講述“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極具代表性。本節內容以“區位優勢——發展現狀——主要問題——對策措施”為主線,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人地協調、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理念。
第一目“經濟發展快”。教材從珠江三角洲地區地理位置入手,介紹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狀,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立在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歷史因素基礎上,改革開發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另外,珠江三角洲地區毗鄰港澳、與東南亞相鄰,僑鄉優勢,人口稠密,都為該地區利用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僑鄉優勢,教材設置了知識窗“僑鄉”,說明僑資對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第二目“城市化水平高”。教材運用資料和城市分布圖,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的進程及工業化的推動作用。工業化是推動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原因是:第一,城市有較高的收入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對農村人口有較大的吸引力:第二,工業的迅速發展提供眾多的就業機會。一般來說,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成正相關關系,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為了加深學生對前面兩個問題的理解,教材設置了較開放的活動題,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政策、區位和僑鄉等因素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目“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教材通過實例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生態環境形勢嚴峻、人地矛盾加劇、重復建設突出,提出相應的對策。
“活動”,介紹了珠江三角洲地區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農業發展的過程,隨著該地區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布局和農業結構也發生了顯著地變化。進一步理解農業結構調整的原因及其帶來的影響。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地理: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知識點1”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