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師說》寫作背景
我國古代自從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壟斷做官大權和經濟大權,形成以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制度。
上層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憑著高貴的門第,生來就是統治者,大了靠特權當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到了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這種風氣仍然存在,上層“士大夫之族”自己不從師學習,也反對像韓愈那樣公然為人師的人,還對別人的從師學習“群聚而笑之”。韓愈當時任國子監四門博士,就是在全國性的學府中擔任一門課的教授。他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惡劣風氣深惡痛絕。
《師說》就是借為文送李蟠來抨擊那些“恥學于師”的上層“士大夫之族”,大力宣傳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正確途徑的。
這是一篇有卓越見解的文章。當時韓愈的斗爭是很艱苦的,他的好友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里的一段話可以參考:“自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界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果者數矣。”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語文:《師說》寫作背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