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淺談《勸學》一文議論的藝術特色

2016-12-29 01:40:00 來源:查字典語文網

   荀子的《勸學》一文的議論藝術主要有兩個方面。

  圍繞中心,環環緊扣是本文議論藝術的特色之一。全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提出這個中心論點之后,作者分別就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度三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學習”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智慧和品行的。通過學習可以改變自身的不足之處,達到一個崇高的境界。那么,怎么樣去學習呢?要積累。怎么樣積累呢?持之以恒,專一。這樣一環扣一環,絲絲入扣,透辟入里地論證了“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

  大量運用比喻是本文議論藝術的又一特色。全文共運用了二十個比喻。“學習的意義”用了五個比喻,“學習的作用”用了五個比喻,“學習的方法和態度”用了十個比喻。

  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段議論學習的意義。這一部分作者用了五個比喻。 “青出于藍”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然后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

  第二段議論學習的作用。這部分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隨后又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

  第三段*-。這部分作者用了十個比喻。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作者在本段中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了中心論點的。

  另外本文的設喻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

  2、設喻方式多樣:

  ⑴ 正面設喻。

  ⑵ 正反設喻。

  ⑶ 反復設喻。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

  ⑴ 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

  ⑵ 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

  ⑶ 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

  (責任編輯:楊旭杰)

分享“高二語文:淺談《勸學》一文議論的藝術特色”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AV精选 |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第1页 | 在线欧美激情a∨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久久 | 一本综合九九国产二区 | 亚洲欧美人女户中文字幕 |